新加坡食品工业也于两年前同中国企业在吉林省建起综合养猪场,完工后年生产量预计可达150万头生猪。
一些强势企业也开始跨行养猪:钢铁产品制造商武钢不久前宣布投资390亿元来养猪,互联网技术公司网易的养猪场将在今年11月竣工,粮油食品出产商中粮集团也早于2007年建立生猪基地。
大型养殖户获津贴太丰厚
分析师指出,中国政府给予大型养殖户的津贴太过丰厚,小猪场获得较少,可能造成大型猪场垄断生猪市场价格,伤害小型养殖户的利益。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杜丽群对本报说,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推出防范措施,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同时要保证在养猪企业并购或重组过程中,不要过于集中在某几家企业,防止垄断局面形成。
杜丽群认为,大小型企业应该并存发展:小型企业能确保农民的基本收入,大型企业则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
她建议小型生猪养殖户联合组成“小团队”,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无论猪场大小,业主需要让养猪场产业化和现代化,才能保持竞争力。”
中国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猪肉产量达5070万吨;生猪出栏总数为6亿6700万头,占全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然而, 近年猪肉价格波动不定,不仅让许多小型养殖户面临生存危机,也导致物价波动,引发通胀风险。由此,一些强势大型企业瞄准这一市场,投巨资跨行养猪。大型企 业与小型养殖场争夺同一块“猪肉”,中国生猪市场由此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