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栏舍设置合理
猪舍采用砖混或类似结构建造,坚固通风,具备抗风防寒防暑能力,美观整齐,布局合理,猪场环境整洁卫生。从业人员居所与栏舍、栏舍与栏舍之间保持一定间隔。有患病生猪隔离圈舍,有隔离、消毒设施和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有熟悉兽医防疫技术的人员,防疫制度健全。
4、污染治理有效
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或按标准配备鱼塘且不造成污染。猪场污染物不直接排入江河、河涌、水库。不使用塑胶等工业废料为燃料。
5、饲养管理规范
建立了养殖档案,自觉实施免疫,不使用禁用药物、有毒有害物质和非饲用物质。不提炼和销售潲水油。
“生猪规划”解读
东莞发出放开养猪业信号?
本地年出栏15万头猪
只占需求量的5%
保障应急供应
市农业局畜牧兽医科科长张伟华说,印发这个《东莞市生猪生产规划(2012—2020年)》,我们没有用“生猪发展规划”的字眼。事实上,东莞现在土地使用紧张,适合养猪的地方也有限。出台这个规划也使得东莞的生猪政策明朗化、清晰化。
提出这个规划,是因为上级部门有要求,省下达我市生猪养殖任务为每年出栏量15万头。同时,我认为,出台生猪生产规划,保留并规范适量的生猪生产,有利于保障我市生猪应急供应和肉食安全,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尽管15万头的量不大,只占到东莞每年生猪需求量的5%左右,但在极端天气的时候,还是能够起到应急供应的作用的。比如说,像遇到2008年雪灾那样的天气,湖南等地的猪运不到东莞这边来,那么有了这些本地养殖的生猪,也能缓解一下紧急供应情况。
还有哪些镇街可以养猪?
符合养猪条件的只有几个镇街
张伟华坦承,对生猪养殖场的选址,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比如说养猪场不得位于被列入“省中心镇”的13个镇、不得位于完全不设村委会的镇街,不得位于石马河流域的镇,不得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生态产业园、虎门港和长安新区等条件下,剩下来只有少数镇可以养殖。估计到最后只有横沥、企石、中堂、道滘、洪梅、沙田等几个镇符合条件可养猪,但最终哪些镇会申请养猪,现在还说不准。
尽管省里有任务,但东莞这边不会强行摊派到非禁养区的镇非要养猪,不会作这些硬性规定的。15万头的年出栏量,也不算大,符合条件的几个镇当中,有几家大型的养猪场就可以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