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规模化养猪场还需要雇佣工人,以万全牧业为例,15个工人平均工资为2500元,月支出达到3.75万元。
按照吕先生的记录,毛猪价格在1月30日是9.1元/斤,到了2月12日便成了8.6元/斤,3月11日又跌到7.7元/斤,最新的数字是4月10日的,7.0元/斤。两个月时间,每斤下跌2.1元,跌幅达到23%。
“不卖还不成。”吕先生解释说,猪养到210斤是料肉比最合算的,再往大养,吃的料多,长的肉少,就不值了。况且,大猪不卖,小猪生出来没有地方搁。即使压栏,最多也只能压一个月左右。
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养猪户“逃了”。
对还在行业里的养殖户来说,在承受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的压力时,也受着饲料和成猪价格没有话语权的夹板气。
养猪为何挣钱这么难?吕先生表示,主要是因为没有定价权。“我们卖肉的时候没有话语权,买饲料的时候也没有话语权,唯一的话语权就是可以选择养还是不养。”吕先生表示。
赵万全认为,丧失话语权的根本原因在于无序发展。养猪行业总体来讲还是以散户为主,70%-80%都是中小养猪户,价格高了都来养,养的多了价格一低就赔钱,无序竞争。
同时,猪价下跌也与外来资金涌入有关。地产市场不好,房地产商、钢铁公司纷纷开办养猪场,他们对猪肉价格的影响也很大。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养猪行业缺少一个管理、统筹机构。现在虽然有养猪协会,但并不能够真正地影响市场。关于定价机制,记者采访了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副厂长曹先生表示,他们制定毛猪收购价主要是根据供给量,猪多了就降价,猪少了就涨价,因为屠宰量是有限的。近期毛猪价格下降也是因为数量较多,供给充足。
赵万全认为,五一之后猪肉价格或许会有上升。因为去年冬天养猪行业闹流行性腹泻,死了很多猪,相应地今年七、八月份的猪肉供应量就会减少,有可能引起价格上涨。周先生则更加乐观。他表示,八、九月份出栏价能达到10元/斤。
不过,猪价稍微扇动翅膀,就可能引起CPI的海啸。在通胀压力犹存的今年,养殖户的猪周期,大概也无法轮到“赚”的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