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元、7元、6元、5元……猪价屡创年内新低,养殖端亏损面不断扩大。据新牧网监测的生猪报价信息统计,11月10日新牧猪价指数94.85,全国生猪均价为5.97元/斤。较上周同期下调0.18元/斤,下调幅度2.92%。
猪价跌跌不休,各大上市猪企纷纷致力于降本增效,且成绩显著。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统计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刷新纪录,低至5.65元/斤。温氏股份、新希望、立华股份、巨星农牧、神农集团、大北农等均保持在6元区间。

牧原股份成本逐月下降
有猪企却仍深陷7元区间
据新牧网统计,牧原股份今年的养殖成本实现逐月下降。从年初的13.1元/公斤已经降至10月份的11.3元/公斤,整整下调了1.8元/公斤。按照一头猪出栏均重12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头猪能多赚216元。对于出栏量庞大的牧原股份而言,这无疑为其节约了一笔巨大的开销。
与此同时,这也进一步为牧原股份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支撑。从三季度报中可见窥见,即便在行情偏差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前三季度仍实现盈利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

近日,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内部最优秀的场线成本可以做到10.5元/kg。对标国内外优秀成绩,公司的养殖成绩、管理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后续公司会在业务管理、组织管理层面持续发力,寻求养猪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实现养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持续降低养殖成本。
整体而言,各大猪企之间的成本差距较大。除牧原的养殖成本降至5元区间,温氏股份、新希望、立华股份、巨星农牧、神农集团、大北农等猪企均徘徊在6元区间,东瑞股份更是深陷7元区间。
降本与减产并行以提振猪价
牧原、温氏、扬翔等减产初见成效
事实上,面对不断下探的猪价,各大猪企也纷纷表态并且致力于减产。
今年5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召集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方案:调减能繁母猪产能100万头、严禁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等,并强调头部企业应带头控制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5万头,相较去年12月底,已减少43万头。

而这一减产成效离不开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牧原养猪生产负责人李彦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透露,牧原股份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总共减少32万头母猪。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统计历年来牧原股份的能繁母猪情况发现,牧原股份2019-2024年的能繁母猪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今年则出现微降。截至三季度末,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已降至330.5万头,距离330万头的目标仅剩下5000头的距离。

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明确表示,产能调控能有效避免行业过度“内卷式”竞争。以今年三季度为例,行业头部企业平均毛利率同比下降12-15个百分点,部分中小型猪企亏损率已超60%,这种产能过度带来的深度亏损,是很多从业者都无法接受的。“温氏在韶关地区、丹霞山的风景区的一个猪场,我们就把它关停了。最近,我们在全国关停了七个猪场。”黎少松说。
广西扬翔股份常务副总裁张从林透露,公司正通过优化养殖布局主动减产能,今年的出栏目标为565万头,计划至明年降至530万头,出栏规模预计缩减35万头,降幅约6.2%。后续还将根据行业供需变化动态调整。
在减产、降本等多重措施推动下,猪价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欢迎评论区留言。
猪价跌跌不休,各大上市猪企纷纷致力于降本增效,且成绩显著。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统计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刷新纪录,低至5.65元/斤。温氏股份、新希望、立华股份、巨星农牧、神农集团、大北农等均保持在6元区间。

牧原股份成本逐月下降
有猪企却仍深陷7元区间
据新牧网统计,牧原股份今年的养殖成本实现逐月下降。从年初的13.1元/公斤已经降至10月份的11.3元/公斤,整整下调了1.8元/公斤。按照一头猪出栏均重12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头猪能多赚216元。对于出栏量庞大的牧原股份而言,这无疑为其节约了一笔巨大的开销。
与此同时,这也进一步为牧原股份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支撑。从三季度报中可见窥见,即便在行情偏差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前三季度仍实现盈利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

近日,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内部最优秀的场线成本可以做到10.5元/kg。对标国内外优秀成绩,公司的养殖成绩、管理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后续公司会在业务管理、组织管理层面持续发力,寻求养猪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实现养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持续降低养殖成本。
整体而言,各大猪企之间的成本差距较大。除牧原的养殖成本降至5元区间,温氏股份、新希望、立华股份、巨星农牧、神农集团、大北农等猪企均徘徊在6元区间,东瑞股份更是深陷7元区间。
降本与减产并行以提振猪价
牧原、温氏、扬翔等减产初见成效
事实上,面对不断下探的猪价,各大猪企也纷纷表态并且致力于减产。
今年5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召集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方案:调减能繁母猪产能100万头、严禁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等,并强调头部企业应带头控制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5万头,相较去年12月底,已减少43万头。

而这一减产成效离不开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牧原养猪生产负责人李彦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透露,牧原股份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总共减少32万头母猪。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统计历年来牧原股份的能繁母猪情况发现,牧原股份2019-2024年的能繁母猪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今年则出现微降。截至三季度末,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已降至330.5万头,距离330万头的目标仅剩下5000头的距离。

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明确表示,产能调控能有效避免行业过度“内卷式”竞争。以今年三季度为例,行业头部企业平均毛利率同比下降12-15个百分点,部分中小型猪企亏损率已超60%,这种产能过度带来的深度亏损,是很多从业者都无法接受的。“温氏在韶关地区、丹霞山的风景区的一个猪场,我们就把它关停了。最近,我们在全国关停了七个猪场。”黎少松说。
广西扬翔股份常务副总裁张从林透露,公司正通过优化养殖布局主动减产能,今年的出栏目标为565万头,计划至明年降至530万头,出栏规模预计缩减35万头,降幅约6.2%。后续还将根据行业供需变化动态调整。
在减产、降本等多重措施推动下,猪价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欢迎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