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之后,猪价低得一塌糊涂。全国大多数省都已经低于6块钱,最低已经到了5块左右,绝大多数养猪企业进入了亏损期。
当前行情,哪怕像温氏牧原这样的龙头企业也会亏损。据相关告,它们8月的成本,牧原是5.85元/斤,温氏是6.1-6.2元/斤。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进入亏损。我在一个群里面看到讨论,说广西的一个猪场,它的成本只有4.8元左右,非常厉害,所以行业还是有高人。
有几个问题,猪价有没有到底?目前能不能抄底?未来怎么办?
01、猪价何时探底?
观察猪价一般有三个指标不得不看:生猪期货、仔猪价格以及淘汰母猪的价格。生猪期货是资本市场对猪价的预判,仔猪价格意味着6个月以后的行情,而淘汰母猪可能会影响10个月甚至1年以后的生猪行情。

10月13的生猪期货2025年11月的合约价为11125元,跌破了3年来的新低,意味着对11月的猪价,资本市场不看好。
据了解,很多地方仔猪都跌破了200元/头,双阴猪报价甚至只有160-180元,这意味着对6个月以后的行情,很多人不太看好。
淘汰母猪的价格,也很重要。很多人认为如果说淘汰母猪达到3块钱一斤,这样的价格可能就意味着淘汰真的开始。但目前似乎还没有出现极端低价,说明主流企业还没有大面积地淘汰母猪。
02、明年猪价或不乐观
有人说,未来不排除出现100-150元的仔猪价格,不排除肉猪出现4块钱左右的极端低价。怎么看待后市,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养猪盈利一年多,目前进入亏损期,进入下行期是大势所趋,不出意外。
第二,低谷期非常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跟管理能力,大潮褪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第三点,政策千呼万唤地去产能,大企业可能没什么动作,但是这一轮的超低猪价,会逼迫大企业中企业去产能,去产能大潮可能刚刚开始。
很多猪场已经亏损超过300块钱一头,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可能很多底裤都要亏掉。
猪价会不会在明年有好转?我个人觉得明年基本上还是比较低迷的,建议部分养猪企业需要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才能在低谷期熬过去。
03、要警惕大企业暴雷
如果低迷期的时间很长,不排除有大企业继续爆雷。
为什么?因为在2022—2023年这一波上市企业的爆雷当中,很多企业至今并没有彻底地缓解过来。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22家上市猪企的平均负债率高达57.7%,还有几家负债率是超过70%的,是非常高的。整个行业其实还没有完全从上一轮低迷的行情当中解脱出来,又有很多企业在扩产。下行期,一些企业会比较难过。
怎么办?一方面,对所有企业而言,可能都要整合资源,开源节流、提质增效,这是未来不得不走的路。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需要主动去产能,避免逆势操作,这不仅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
但最需要警惕的,可能还是家庭农场。历史上每一轮疫情或超低价,都带来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行业。而大企业往往因为大而不能倒,得到各方势力的驰援。
中小养殖户往往只能靠自己。规模小既有灵活的优势,也有震荡之下的劣势。巨大的市场风险面前,不能随意做逃兵,也不可盲目自信。
当前行情,哪怕像温氏牧原这样的龙头企业也会亏损。据相关告,它们8月的成本,牧原是5.85元/斤,温氏是6.1-6.2元/斤。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进入亏损。我在一个群里面看到讨论,说广西的一个猪场,它的成本只有4.8元左右,非常厉害,所以行业还是有高人。
有几个问题,猪价有没有到底?目前能不能抄底?未来怎么办?
01、猪价何时探底?
观察猪价一般有三个指标不得不看:生猪期货、仔猪价格以及淘汰母猪的价格。生猪期货是资本市场对猪价的预判,仔猪价格意味着6个月以后的行情,而淘汰母猪可能会影响10个月甚至1年以后的生猪行情。

10月13的生猪期货2025年11月的合约价为11125元,跌破了3年来的新低,意味着对11月的猪价,资本市场不看好。
据了解,很多地方仔猪都跌破了200元/头,双阴猪报价甚至只有160-180元,这意味着对6个月以后的行情,很多人不太看好。
淘汰母猪的价格,也很重要。很多人认为如果说淘汰母猪达到3块钱一斤,这样的价格可能就意味着淘汰真的开始。但目前似乎还没有出现极端低价,说明主流企业还没有大面积地淘汰母猪。
02、明年猪价或不乐观
有人说,未来不排除出现100-150元的仔猪价格,不排除肉猪出现4块钱左右的极端低价。怎么看待后市,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养猪盈利一年多,目前进入亏损期,进入下行期是大势所趋,不出意外。
第二,低谷期非常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跟管理能力,大潮褪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第三点,政策千呼万唤地去产能,大企业可能没什么动作,但是这一轮的超低猪价,会逼迫大企业中企业去产能,去产能大潮可能刚刚开始。
很多猪场已经亏损超过300块钱一头,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可能很多底裤都要亏掉。
猪价会不会在明年有好转?我个人觉得明年基本上还是比较低迷的,建议部分养猪企业需要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才能在低谷期熬过去。
03、要警惕大企业暴雷
如果低迷期的时间很长,不排除有大企业继续爆雷。
为什么?因为在2022—2023年这一波上市企业的爆雷当中,很多企业至今并没有彻底地缓解过来。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22家上市猪企的平均负债率高达57.7%,还有几家负债率是超过70%的,是非常高的。整个行业其实还没有完全从上一轮低迷的行情当中解脱出来,又有很多企业在扩产。下行期,一些企业会比较难过。
怎么办?一方面,对所有企业而言,可能都要整合资源,开源节流、提质增效,这是未来不得不走的路。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需要主动去产能,避免逆势操作,这不仅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
但最需要警惕的,可能还是家庭农场。历史上每一轮疫情或超低价,都带来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行业。而大企业往往因为大而不能倒,得到各方势力的驰援。
中小养殖户往往只能靠自己。规模小既有灵活的优势,也有震荡之下的劣势。巨大的市场风险面前,不能随意做逃兵,也不可盲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