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官方多次给生猪市场施压以后,七八月的旺季就算是没了。
一方面是生猪又开始去产能了,降重出栏,供应增加;
另一方面,二次育肥被限制以后这部分压栏的动能也没有了,所以出栏的压力就直挺挺地摔在了市场上,那消费当然是承接不住的。
而就在生猪市场预期一片昏天暗地的时候,谁成想,人家又涨起来了。
近日,猪价突然开始上涨,其中最高地区为海南,重新回到了8元/斤。
其他地区虽然没这么疯狂,但普遍也是上涨的状态,这就又让人看得有点懵,不是说去产能吗?不是降重出栏吗?不是供应压力大吗?
这个事吧,咱们之前分析过,虽然说生猪市场又再次面临新一轮的去产能,但是猪价还是比较抗跌的。
为啥呢?
因为时间。
如果这事发生在上半年,那猪价大概率会直接跌得哗哗的,但是发生在下半年,且还是三季度末,这就不一样了。
因为随着立秋之后,或者说进入9月份之后,猪肉消费将转入旺季。而养殖端等了大半年,好不容易等到旺季来了,谁会轻易退出呢?
所以挺价惜售情绪增多,再加上部分二次育肥虽然压力很大,但是也想赌一把,毕竟挺了这么久了。
所以短期生猪出栏节奏减慢,供应缩紧。
另一方面呢,8月底了,开学季有一波备货,屠企开工率明显增加,也让养殖端没那么慌了。
第三就是最近饲料又涨价了。
光8月份就涨了两次了,如果再算上之前的,那已经是好几次提价了。
之前我们也分析过,饲料价格上涨,意味着养殖成本又要增加了,本来猪价就不景气,成本再一增加,压力就再次给到了养殖端。
一方面是挺价情绪增加。
毕竟养猪是要花时间的,养了那么长时间,就差临门一脚了,谁也不愿意就此认卖出栏,都想挺一挺。
但如果亏损时间过长,部分养殖户就会被迫出清产能,然后供应增加,猪价继续破位下跌。
目前来看,正处于挺价阶段,虽然供应压力也很大,但是消费旺季也近在眼前,所以都想挺上一挺。
所以也就出现了明明供应压力很大,但猪价仍然逆势上涨的现象。
短期来看,这种情绪还会僵持,也就是说猪价破位大跌的概率并不高,但是长期来看,这种逆势增长却未必是好事。
因为猪价上涨并不是消费增加,更大的原因是压栏情绪所致,所以它会把去产能的时间再次拉长。
去产能的时间变长,意味着猪价可能一直抬不了头。
对此,近期农业农村部相关专家也曾预警,认为当前生猪行业形势并不乐观,甚至未来一年猪价都很难有明显的上涨,即使有回调,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养殖户将持续承压。
一方面是生猪又开始去产能了,降重出栏,供应增加;
另一方面,二次育肥被限制以后这部分压栏的动能也没有了,所以出栏的压力就直挺挺地摔在了市场上,那消费当然是承接不住的。
而就在生猪市场预期一片昏天暗地的时候,谁成想,人家又涨起来了。
近日,猪价突然开始上涨,其中最高地区为海南,重新回到了8元/斤。
其他地区虽然没这么疯狂,但普遍也是上涨的状态,这就又让人看得有点懵,不是说去产能吗?不是降重出栏吗?不是供应压力大吗?
这个事吧,咱们之前分析过,虽然说生猪市场又再次面临新一轮的去产能,但是猪价还是比较抗跌的。
为啥呢?
因为时间。
如果这事发生在上半年,那猪价大概率会直接跌得哗哗的,但是发生在下半年,且还是三季度末,这就不一样了。
因为随着立秋之后,或者说进入9月份之后,猪肉消费将转入旺季。而养殖端等了大半年,好不容易等到旺季来了,谁会轻易退出呢?
所以挺价惜售情绪增多,再加上部分二次育肥虽然压力很大,但是也想赌一把,毕竟挺了这么久了。
所以短期生猪出栏节奏减慢,供应缩紧。
另一方面呢,8月底了,开学季有一波备货,屠企开工率明显增加,也让养殖端没那么慌了。
第三就是最近饲料又涨价了。
光8月份就涨了两次了,如果再算上之前的,那已经是好几次提价了。
之前我们也分析过,饲料价格上涨,意味着养殖成本又要增加了,本来猪价就不景气,成本再一增加,压力就再次给到了养殖端。
一方面是挺价情绪增加。
毕竟养猪是要花时间的,养了那么长时间,就差临门一脚了,谁也不愿意就此认卖出栏,都想挺一挺。
但如果亏损时间过长,部分养殖户就会被迫出清产能,然后供应增加,猪价继续破位下跌。
目前来看,正处于挺价阶段,虽然供应压力也很大,但是消费旺季也近在眼前,所以都想挺上一挺。
所以也就出现了明明供应压力很大,但猪价仍然逆势上涨的现象。
短期来看,这种情绪还会僵持,也就是说猪价破位大跌的概率并不高,但是长期来看,这种逆势增长却未必是好事。
因为猪价上涨并不是消费增加,更大的原因是压栏情绪所致,所以它会把去产能的时间再次拉长。
去产能的时间变长,意味着猪价可能一直抬不了头。
对此,近期农业农村部相关专家也曾预警,认为当前生猪行业形势并不乐观,甚至未来一年猪价都很难有明显的上涨,即使有回调,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养殖户将持续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