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来什么,就在猪价跌得昏天又暗地的时候,又一条消息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饲料企业再次集体涨价。
上一次涨价也就是一周前的样子吧,好家伙,现在又涨了,涨幅依然是50到100元每吨。
这可不是什么虱子多了不咬,有时候一根稻草就能压垮一匹骆驼。
饲料为什么又涨价了?
还是原料成本的问题,就出在玉米和豆粕身上。
有人说,玉米不是跌了吗,现在玉米都跌成啥样了?
虽然玉米下跌了,但是得看和谁比。
比如虽然现在玉米跌跌不休,但相比年初仍然高了不少,更何况现在山东玉米又涨起来了。
虽然说市场普遍也认为涨势不会持久,但至少目前来看,大跌的几率也不太大。
另一方面呢,豆粕的涨势更坚定。
别看豆粕库存突破100万吨,但远期供应偏紧的问题正在逐一兑现。
首先,就是中美贸易问题。
中国会不会买美豆,什么时候买,买多少,这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只冲这一点,豆粕就支棱住了。
其次,是美豆出了意外。
在上一回的美农报告里,意外地大幅下调了美豆的种植面积,尽管单产有所提升,但是仍不足以补充面积下调带来的产量下调。
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呢,谁也不敢笃定没这事,美豆产量下滑,使得美豆再次回到1000美分之上,也变相支撑了进口大豆的成本。
第三,就是对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
这个消息一出来后,菜粕、菜油以及豆粕等都出现了上涨,虽然后续有所回调,但这事对菜粕的影响要远大于菜油。
而菜粕与豆粕直接相关,所以可以看到这两天豆粕又涨起来了,重新回到了3000元/吨的大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豆粕未来预期会弱吗?
豆粕的强完全抵消了玉米的弱,所以饲料企业再次宣布涨价,并且不接受预订款。
这么一来,这个压力就又向下传导了,养殖户再次承压。
但话说回来,养猪和养猪并不一样,尤其是猪企和散户就更不一样了。
在上一轮的猪周期中,随着猪价长时间磨底,很多中小养殖户被迫出清淘汰出局,就已经是大洗牌了。
而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可能又要洗第二轮。
为什么?
因为很明显,饲料价格上涨意味着养猪成本又要增加了,而这增加的可不光是成本,而是很多中小养猪户的生存空间。
大猪企抗风险力强,且通过规模养殖以及补贴,成本控制得很低,再加上还有各种套利工具,日子虽紧巴但不至于过不下去。
母猪和小猪
但中小养殖户就不一样了,成本每增加一点儿,意味着日子就要难过许多,如果饲料成本再继续增加,那很可能就又要面临被排挤出门了。
虽然说规模养殖就像规模农业一样,是大势所趋,但规模过于集中也未必就是好事,所谓掐头去尾,这个尾去的差不多了,至于这个头什么时候掐呢?
市场自有它的规律,盛极必衰,自有它调节的时候。
饲料企业再次集体涨价。
上一次涨价也就是一周前的样子吧,好家伙,现在又涨了,涨幅依然是50到100元每吨。
这可不是什么虱子多了不咬,有时候一根稻草就能压垮一匹骆驼。
饲料为什么又涨价了?
还是原料成本的问题,就出在玉米和豆粕身上。
有人说,玉米不是跌了吗,现在玉米都跌成啥样了?
虽然玉米下跌了,但是得看和谁比。
比如虽然现在玉米跌跌不休,但相比年初仍然高了不少,更何况现在山东玉米又涨起来了。
虽然说市场普遍也认为涨势不会持久,但至少目前来看,大跌的几率也不太大。
另一方面呢,豆粕的涨势更坚定。
别看豆粕库存突破100万吨,但远期供应偏紧的问题正在逐一兑现。
首先,就是中美贸易问题。
中国会不会买美豆,什么时候买,买多少,这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只冲这一点,豆粕就支棱住了。
其次,是美豆出了意外。
在上一回的美农报告里,意外地大幅下调了美豆的种植面积,尽管单产有所提升,但是仍不足以补充面积下调带来的产量下调。
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呢,谁也不敢笃定没这事,美豆产量下滑,使得美豆再次回到1000美分之上,也变相支撑了进口大豆的成本。
第三,就是对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
这个消息一出来后,菜粕、菜油以及豆粕等都出现了上涨,虽然后续有所回调,但这事对菜粕的影响要远大于菜油。
而菜粕与豆粕直接相关,所以可以看到这两天豆粕又涨起来了,重新回到了3000元/吨的大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豆粕未来预期会弱吗?
豆粕的强完全抵消了玉米的弱,所以饲料企业再次宣布涨价,并且不接受预订款。
这么一来,这个压力就又向下传导了,养殖户再次承压。
但话说回来,养猪和养猪并不一样,尤其是猪企和散户就更不一样了。
在上一轮的猪周期中,随着猪价长时间磨底,很多中小养殖户被迫出清淘汰出局,就已经是大洗牌了。
而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可能又要洗第二轮。
为什么?
因为很明显,饲料价格上涨意味着养猪成本又要增加了,而这增加的可不光是成本,而是很多中小养猪户的生存空间。
大猪企抗风险力强,且通过规模养殖以及补贴,成本控制得很低,再加上还有各种套利工具,日子虽紧巴但不至于过不下去。
母猪和小猪
但中小养殖户就不一样了,成本每增加一点儿,意味着日子就要难过许多,如果饲料成本再继续增加,那很可能就又要面临被排挤出门了。
虽然说规模养殖就像规模农业一样,是大势所趋,但规模过于集中也未必就是好事,所谓掐头去尾,这个尾去的差不多了,至于这个头什么时候掐呢?
市场自有它的规律,盛极必衰,自有它调节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