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上市猪企陆续公布了2025年7月的生猪销售简报。从数据来看,行业整体呈现出销量有升有降、价格低位运行的态势,销售收入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反映出养猪行业仍在周期低谷中艰难调整。
销量分化,企业灵活调整出栏节奏
在已公布数据的猪企中,销量表现呈现明显分化。头部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出栏策略,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仔猪销售、优化出栏结构应对价格压力。
行业龙头牧原股份7月销售商品猪635.5万头,同比增长13.02%,但环比下降9.5%;新希望销售生猪130.25万头,同比微增3.21%,环比下降2.06%;温氏股份表现突出,7月销售生猪316.48万头,环比增长5.24%,同比增幅高达36.22%,其解释称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前期投苗增加及外卖仔猪策略。
其他企业中,销量同比增长成为主流,但环比多呈下降。唐人神集团7月生猪销量35.16万头(其中商品猪33.52万头,仔猪1.64万头),同比上升23.37%,环比下降14.91%;江西正邦科技表现亮眼,7月销售生猪69.52万头(其中仔猪40.54万头,商品猪28.98万头),环比上升2.16%,同比大幅上升202.44%;北京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当月合计销售生猪59.39万头,其中参股公司销量30.40万头,同比增长58.00%;德康农牧7月销售生猪78万头(其中商品肉猪74万头),保持稳定出栏节奏。
部分企业销量环比下滑明显,体现对低价市场的主动应对。巨星农牧7月销售生猪32.41万头,同比增长44.67%,但环比减少;克明食品子公司兴疆牧歌7月销售生猪4.19万头,同比大增73.88%,环比却下降28.78%;天康生物7月销售生猪22.35万头,销量环比下降8.06%;湖南正虹科技7月销售生猪1.63万头,环比减少38.65%。
此外,仔猪销售占比提升成为企业优化结构的重要手段。天邦食品7月销售商品猪53.67万头,其中仔猪销售20.49万头,占比近四成;正邦科技仔猪销量40.54万头,占总销量的58.3%;深圳市金新农科技7月仔猪销量3.01万头,占总销量的37.9%。

销售收入受价格拖累,各企业表现不一
尽管部分企业销量同比增长显著,但受生猪价格低位运行影响,销售收入普遍承压,不同企业因规模、产品结构差异呈现分化表现。
头部企业:规模优势难抵价跌冲击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7月销售商品猪635.5万头(含向全资子公司销售237.7万头),虽销量同比增长13.02%,但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21.86%至14.3元/公斤,导致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10.41%,规模优势未能完全抵消价格冲击。
温氏股份7月销售生猪316.48万头(其中毛猪和鲜品264.58万头,仔猪51.90万头),销量同比上升36.22%,但毛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23.06%至14.58元/公斤,销售收入48.77亿元,同比下降8.72%,销量增长被价格下跌吞噬。
新希望7月销售生猪130.25万头,同比微增3.21%,但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23.19%至14.44元/公斤,销售收入18.02亿元,同比下降24.62%,销量微弱增长难以扭转收入下滑态势。
中型企业:销量大增与收入分化并存
唐人神集团7月销售收入合计58960万元,同比下降2.81%,环比下降15.50%,尽管销量同比增长23.37%,但价格因素导致收入未能同步增长;1-7月累计销售收入507362万元,同比上升42.64%,累计销量增长35.86%,长期规模效应初显。
正邦科技7月销售收入7.41亿元,环比下降4.48%,同比上升91.38%,主要得益于销量同比大增202.44%;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4.31元/公斤,较上月上升1.83%,价格小幅回升为收入提供支撑;1-7月累计销售收入48.18亿元,同比上升126.72%,与销量增长(134.83%)基本匹配。
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7月销售收入合计9.84亿元,其中控股公司销售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9.63%;参股公司销售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24.94%。控股公司商品肥猪均价14.50元/公斤,参股公司14.39元/公斤,价格差异带动收入结构分化;1-7月累计销售收入73.65亿元,同比增长32.01%。
特色企业:结构优化与价格韧性差异明显
天邦食品7月销售收入6.86亿元,环比微增1.59%;销售均价16.19元/公斤(商品肥猪均价14.60元/公斤),环比上升1.96%,仔猪高占比(20.49万头)推高整体均价,成为收入稳增的关键;1-7月累计销售收入48.29亿元,同比微降0.34%,表现出较强抗跌性。
深圳市京基智农7月销售收入3.51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5.66元/kg,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7月累计销售收入22.43亿元,累计销售生猪126.57万头,稳定的区域布局支撑价格韧性。
东瑞食品集团7月销售收入1.70亿元,环比上升2.39%;商品猪销售均价16.18元/公斤,环比上升3.95%,区域溢价能力凸显,成为少数收入与价格双升的企业。
中小型企业:收入普遍承压,部分实现增长
天康生物7月销售收入3.35亿元,环比下降2.05%,同比下降16.67%;商品猪(扣除仔猪、种猪后)销售均价13.62元/公斤,环比增长2.95%,但销量环比下降8.06%拖累收入;1-7月累计销售收入25.79亿元,同比下降2.75%。
巨星农牧7月销售收入5.63亿元,尽管销量同比增长44.67%,但受市场价格低迷影响,收入增长有限;兴疆牧歌7月销售收入3558.39万元,环比下降38.92%,同比增长6.08%,销量环比大跌28.78%导致收入下滑。
金新农科技7月生猪销售收入9673.09万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4.98元/公斤;正虹科技7月销售收入2602.01万元,环比下降37.08%,同比增长148.12%,销量同比大增288.69%带动收入增长。
山东益生种畜禽聚焦种猪业务,7月种猪销售收入1947.8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80.16%,尽管环比下降21.89%,但种猪市场需求回暖支撑收入高增。

行业持续盘整,未来挑战重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月7日生猪市场价格为14.34元/公斤,虽较7月底略有回升,但仍远低于2024年8月21元/公斤的高点;猪肉批发价格20.4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高点下跌超24%。价格低迷严重挤压猪企盈利空间,多数企业面临“增销量不增收入、增收入难增利润”的困境。
综合7月销售数据,养猪行业仍深陷周期低谷:一方面,前期产能去化效果尚未充分显现,市场供应依旧充裕,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仔猪销售延缓商品猪出栏压力;另一方面,消费端尚未出现明显提振,需求疲软态势未改。在此背景下,猪企需持续优化养殖成本、调整产能结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把握周期反弹时机。
对于全行业而言,如何通过产能调控平衡供需、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抗风险能力、通过数字化管理降低成本,将是摆脱价格低迷困境、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
销量分化,企业灵活调整出栏节奏
在已公布数据的猪企中,销量表现呈现明显分化。头部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出栏策略,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仔猪销售、优化出栏结构应对价格压力。
行业龙头牧原股份7月销售商品猪635.5万头,同比增长13.02%,但环比下降9.5%;新希望销售生猪130.25万头,同比微增3.21%,环比下降2.06%;温氏股份表现突出,7月销售生猪316.48万头,环比增长5.24%,同比增幅高达36.22%,其解释称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前期投苗增加及外卖仔猪策略。
其他企业中,销量同比增长成为主流,但环比多呈下降。唐人神集团7月生猪销量35.16万头(其中商品猪33.52万头,仔猪1.64万头),同比上升23.37%,环比下降14.91%;江西正邦科技表现亮眼,7月销售生猪69.52万头(其中仔猪40.54万头,商品猪28.98万头),环比上升2.16%,同比大幅上升202.44%;北京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当月合计销售生猪59.39万头,其中参股公司销量30.40万头,同比增长58.00%;德康农牧7月销售生猪78万头(其中商品肉猪74万头),保持稳定出栏节奏。
部分企业销量环比下滑明显,体现对低价市场的主动应对。巨星农牧7月销售生猪32.41万头,同比增长44.67%,但环比减少;克明食品子公司兴疆牧歌7月销售生猪4.19万头,同比大增73.88%,环比却下降28.78%;天康生物7月销售生猪22.35万头,销量环比下降8.06%;湖南正虹科技7月销售生猪1.63万头,环比减少38.65%。
此外,仔猪销售占比提升成为企业优化结构的重要手段。天邦食品7月销售商品猪53.67万头,其中仔猪销售20.49万头,占比近四成;正邦科技仔猪销量40.54万头,占总销量的58.3%;深圳市金新农科技7月仔猪销量3.01万头,占总销量的37.9%。

销售收入受价格拖累,各企业表现不一
尽管部分企业销量同比增长显著,但受生猪价格低位运行影响,销售收入普遍承压,不同企业因规模、产品结构差异呈现分化表现。
头部企业:规模优势难抵价跌冲击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7月销售商品猪635.5万头(含向全资子公司销售237.7万头),虽销量同比增长13.02%,但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21.86%至14.3元/公斤,导致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10.41%,规模优势未能完全抵消价格冲击。
温氏股份7月销售生猪316.48万头(其中毛猪和鲜品264.58万头,仔猪51.90万头),销量同比上升36.22%,但毛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23.06%至14.58元/公斤,销售收入48.77亿元,同比下降8.72%,销量增长被价格下跌吞噬。
新希望7月销售生猪130.25万头,同比微增3.21%,但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23.19%至14.44元/公斤,销售收入18.02亿元,同比下降24.62%,销量微弱增长难以扭转收入下滑态势。
中型企业:销量大增与收入分化并存
唐人神集团7月销售收入合计58960万元,同比下降2.81%,环比下降15.50%,尽管销量同比增长23.37%,但价格因素导致收入未能同步增长;1-7月累计销售收入507362万元,同比上升42.64%,累计销量增长35.86%,长期规模效应初显。
正邦科技7月销售收入7.41亿元,环比下降4.48%,同比上升91.38%,主要得益于销量同比大增202.44%;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4.31元/公斤,较上月上升1.83%,价格小幅回升为收入提供支撑;1-7月累计销售收入48.18亿元,同比上升126.72%,与销量增长(134.83%)基本匹配。
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7月销售收入合计9.84亿元,其中控股公司销售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9.63%;参股公司销售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24.94%。控股公司商品肥猪均价14.50元/公斤,参股公司14.39元/公斤,价格差异带动收入结构分化;1-7月累计销售收入73.65亿元,同比增长32.01%。
特色企业:结构优化与价格韧性差异明显
天邦食品7月销售收入6.86亿元,环比微增1.59%;销售均价16.19元/公斤(商品肥猪均价14.60元/公斤),环比上升1.96%,仔猪高占比(20.49万头)推高整体均价,成为收入稳增的关键;1-7月累计销售收入48.29亿元,同比微降0.34%,表现出较强抗跌性。
深圳市京基智农7月销售收入3.51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5.66元/kg,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7月累计销售收入22.43亿元,累计销售生猪126.57万头,稳定的区域布局支撑价格韧性。
东瑞食品集团7月销售收入1.70亿元,环比上升2.39%;商品猪销售均价16.18元/公斤,环比上升3.95%,区域溢价能力凸显,成为少数收入与价格双升的企业。
中小型企业:收入普遍承压,部分实现增长
天康生物7月销售收入3.35亿元,环比下降2.05%,同比下降16.67%;商品猪(扣除仔猪、种猪后)销售均价13.62元/公斤,环比增长2.95%,但销量环比下降8.06%拖累收入;1-7月累计销售收入25.79亿元,同比下降2.75%。
巨星农牧7月销售收入5.63亿元,尽管销量同比增长44.67%,但受市场价格低迷影响,收入增长有限;兴疆牧歌7月销售收入3558.39万元,环比下降38.92%,同比增长6.08%,销量环比大跌28.78%导致收入下滑。
金新农科技7月生猪销售收入9673.09万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4.98元/公斤;正虹科技7月销售收入2602.01万元,环比下降37.08%,同比增长148.12%,销量同比大增288.69%带动收入增长。
山东益生种畜禽聚焦种猪业务,7月种猪销售收入1947.8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80.16%,尽管环比下降21.89%,但种猪市场需求回暖支撑收入高增。

行业持续盘整,未来挑战重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月7日生猪市场价格为14.34元/公斤,虽较7月底略有回升,但仍远低于2024年8月21元/公斤的高点;猪肉批发价格20.4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高点下跌超24%。价格低迷严重挤压猪企盈利空间,多数企业面临“增销量不增收入、增收入难增利润”的困境。
综合7月销售数据,养猪行业仍深陷周期低谷:一方面,前期产能去化效果尚未充分显现,市场供应依旧充裕,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仔猪销售延缓商品猪出栏压力;另一方面,消费端尚未出现明显提振,需求疲软态势未改。在此背景下,猪企需持续优化养殖成本、调整产能结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把握周期反弹时机。
对于全行业而言,如何通过产能调控平衡供需、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抗风险能力、通过数字化管理降低成本,将是摆脱价格低迷困境、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