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能过剩,供给压力持续对猪价施压。截至2025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较2024年11月下降0.9%。从目前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产能淘汰进度缓慢,预计未来生猪出栏量大概率继续对猪价施压。另外,根据季节性规律,未来随着各地气温逐渐降低,二次育肥入场或将增加未来生猪出栏体重,届时,出栏体重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未来供给端的压力。
需求方面来看,猪肉终端需求暂未发现新增亮点,对于下半年的需求,预计符合正常季节性规律。短期来看,目前仍处于全年需求淡季,需求亦对猪价形成不利影响,基本面延续弱势格局。
另一方面,6月以来,相关部门出台的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对猪价形成一定托底。短期来看,反内卷的主基调没有发生实质改变,猪价受到来自政策端的支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猪市场整体处于供需与政策的矛盾与对抗之中。6月初以来,针对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从情绪端对猪价带来支撑。但是7月生猪现货价格延续走弱,生猪期价重回震荡表现,增强了期现市场对远期价格震荡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生猪期、现货价格跌至14000元/吨整数关口,期价重回震荡区间下沿,关注短期低位买入机会。
一、猪价回顾
受到能繁母猪存栏增加的影响,生猪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2024年8月,生猪现货价格高位回落。截至2025年6月9日,卓创样本点统计我国生猪日度均价13.94元/公斤,较此轮周期高点下跌34.12%。2025年6月,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政策出台后,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做出反应,生猪现货价格阶段性反弹,但由于供给端压力较大,7月起,生猪现货价格再次回落,并接近6月初低点。
随着猪价持续走弱,生猪养殖利润跟随持续回落。7月28日,卓创样本点统计自繁自养模式下的养殖为-4.64元/头,跌破盈亏平衡线,进入亏损阶段。自繁自养模式下生猪养殖仍有利润,但较此轮周期高点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目前,产能过剩导致的供应压力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生猪现货价格受到来自供给端的压力。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对生猪现货价格形成一定支撑,生猪市场整体处于供需与政策的矛盾与对抗之中。
二、基本面情况分析
1、产能淘汰进度缓慢,生猪市场供给压力不减
2024年2月,生猪现货价格低位反弹,随后,猪价持续上涨,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猪价上涨周期。受到猪价持续走强的影响,养殖端产能扩张意愿增加,当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0.25%,打破此前的下降趋势。随后,生猪产能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11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达4080万头,较同年4月增长10.68%。
能繁母猪存栏增加,叠加生产效能增加,育肥猪供给压力逐渐加大,对猪价产生不利影响。2024年8月,猪价高位回落。受到猪价走弱影响,当年12月起,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截至2025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较2024年11月下降0.9%。从目前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产能淘汰进度缓慢,对缓解供给压力作用有限。根据能繁母猪存栏数据,预计未来生猪出栏量大概率继续对猪价施压。
母猪存栏
2、补栏意愿稳定,仔猪价格震荡
根据季节性规律,春节过后养殖端补栏仔猪积极性将出现增加。然而,2025年春节前,生猪现货价格持续低迷,对养殖户心态形成不利影响。春节过后,市场对后市猪价仍持相对悲观预期,另外,随着玉米、豆粕价格持续走强,饲料成本增加,亦对养殖端补栏心态形成影响。2月中下旬,仔猪补栏的积极性下降,仔猪价格高位回落,市场交投减少。卓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仔猪均价464元/头,较2月中旬高点跌82元/头。3月,仔猪价格低位反弹,4月中下旬,仔猪补栏意愿减弱,仔猪价格延续下行趋势。截至6月27日,7公斤外三元仔猪431元/头,较4月初跌119元/头。
近期,生猪现货价格跌至14元/公斤整数位后,震荡调整。目前市场普遍对下半年猪价维持区间震荡预期,因此,养殖端补栏意愿相对稳定。市场仔猪供需稳定,仔猪价格窄幅震荡。
母猪、仔猪行情
3、高温天气延续,交易均重下降
二次育肥对终端猪肉供给产生影响,正常情况下,二次育肥主体补栏时,供给将出现阶段性减少,需求则将出现阶段性增加,因此,在二次育肥主体补栏时,生猪现货价格将得到一定提振。反之,当二次育肥出栏时,一方面增加短期市场城主出栏量,另一方面,出栏体重的增加也将增加终端市场猪肉供给,对短期猪价形成利空。
从今年二次育肥主体的操作情况来看,二次育肥滚动进出,并未对短期猪价形成较大扰动。6月初以来,相关调控措施中也提到控制生猪出栏体重。另外,从季节性规律来看,目前各地高温天气持续,终端市场大体重生猪需求较弱,生猪出栏均重季节性下降。截至7月31日,卓创统计中国生猪周度交易均重124.28公斤/头,较5月初高点减少2.23公斤/头。
后期随着各地气温逐渐降低,交易均重存在季节性增加可能,尤其中秋前、年底需求旺季,养殖端压力及二次育肥量将出现季节性增加。但此前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对二次育肥及出栏出栏均重的效果如果,有待后期验证。
中国生猪周度交易均重
4、终端需求延续弱势,屠宰主动收购意愿弱
2025年上半年,猪肉终端需求表现平稳,且符合季节性规律。然而从数量上来看,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处于2020年同期以来较高水平,尤其3月之后,月度屠宰量达到近6年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生猪市场供给充裕,屠宰企业收购难度低,另外短期终端对于分割品需求较好,下游走货较为顺畅,屠宰企业开机、利润情况较好。截至2025年8月1日,卓创统计样本屠宰开机率32.08%,对应屠宰毛利15.83元/头。
进入6月,各地气温逐渐升高,高温天气不利于终端猪肉消费,屠宰企业屠宰量环比下降。按照正常规律,7月暑期,学校集团消费出现下降,终端猪肉需求进入淡季,需求弱势。短期来看,终端需求仍较弱,对猪价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2023年5月以来,冻品库容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2月12日,卓创样本点统计中国猪肉周度库容率为17.83%,较2023年5月高点下降18个百分点,降幅超过50%。此后,冻品库存延续小幅增加。截至6月26日,中国猪肉周度库容率为19.55%,较2月低点增加1.72个百分点。短期来看,冻品库容相对稳定,对终端供需影响不大。
中国生猪冻品库容
三、结论
生猪产能过剩,供给压力持续对猪价施压。截至2025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较2024年11月下降0.9%。从目前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产能淘汰进度缓慢,预计未来生猪出栏量大概率继续对猪价施压。另外,根据季节性规律,未来随着各地气温逐渐降低,二次育肥入场或将增加未来生猪出栏体重,届时,出栏体重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未来供给端的压力。
需求方面来看,猪肉终端需求暂未发现新增亮点,对于下半年的需求,预计符合正常季节性规律。短期来看,目前仍处于全年需求淡季,需求亦对猪价形成不利影响,基本面延续弱势格局。
另一方面,6月以来,相关部门出台的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对猪价形成一定托底。短期来看,反内卷的主基调没有发生实质改变,猪价受到来自政策端的支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猪市场整体处于供需与政策的矛盾与对抗之中。6月初以来,针对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从情绪端对猪价带来支撑。但是7月生猪现货价格延续走弱,生猪期价重回震荡表现,增强了期现市场对远期价格震荡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生猪期、现货价格跌至14000元/吨整数关口,期价重回震荡区间下沿,关注短期低位买入机会。
需求方面来看,猪肉终端需求暂未发现新增亮点,对于下半年的需求,预计符合正常季节性规律。短期来看,目前仍处于全年需求淡季,需求亦对猪价形成不利影响,基本面延续弱势格局。
另一方面,6月以来,相关部门出台的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对猪价形成一定托底。短期来看,反内卷的主基调没有发生实质改变,猪价受到来自政策端的支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猪市场整体处于供需与政策的矛盾与对抗之中。6月初以来,针对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从情绪端对猪价带来支撑。但是7月生猪现货价格延续走弱,生猪期价重回震荡表现,增强了期现市场对远期价格震荡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生猪期、现货价格跌至14000元/吨整数关口,期价重回震荡区间下沿,关注短期低位买入机会。
一、猪价回顾
受到能繁母猪存栏增加的影响,生猪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2024年8月,生猪现货价格高位回落。截至2025年6月9日,卓创样本点统计我国生猪日度均价13.94元/公斤,较此轮周期高点下跌34.12%。2025年6月,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政策出台后,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做出反应,生猪现货价格阶段性反弹,但由于供给端压力较大,7月起,生猪现货价格再次回落,并接近6月初低点。
随着猪价持续走弱,生猪养殖利润跟随持续回落。7月28日,卓创样本点统计自繁自养模式下的养殖为-4.64元/头,跌破盈亏平衡线,进入亏损阶段。自繁自养模式下生猪养殖仍有利润,但较此轮周期高点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目前,产能过剩导致的供应压力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生猪现货价格受到来自供给端的压力。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对生猪现货价格形成一定支撑,生猪市场整体处于供需与政策的矛盾与对抗之中。
二、基本面情况分析
1、产能淘汰进度缓慢,生猪市场供给压力不减
2024年2月,生猪现货价格低位反弹,随后,猪价持续上涨,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猪价上涨周期。受到猪价持续走强的影响,养殖端产能扩张意愿增加,当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0.25%,打破此前的下降趋势。随后,生猪产能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11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达4080万头,较同年4月增长10.68%。
能繁母猪存栏增加,叠加生产效能增加,育肥猪供给压力逐渐加大,对猪价产生不利影响。2024年8月,猪价高位回落。受到猪价走弱影响,当年12月起,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截至2025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较2024年11月下降0.9%。从目前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产能淘汰进度缓慢,对缓解供给压力作用有限。根据能繁母猪存栏数据,预计未来生猪出栏量大概率继续对猪价施压。
母猪存栏
2、补栏意愿稳定,仔猪价格震荡
根据季节性规律,春节过后养殖端补栏仔猪积极性将出现增加。然而,2025年春节前,生猪现货价格持续低迷,对养殖户心态形成不利影响。春节过后,市场对后市猪价仍持相对悲观预期,另外,随着玉米、豆粕价格持续走强,饲料成本增加,亦对养殖端补栏心态形成影响。2月中下旬,仔猪补栏的积极性下降,仔猪价格高位回落,市场交投减少。卓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仔猪均价464元/头,较2月中旬高点跌82元/头。3月,仔猪价格低位反弹,4月中下旬,仔猪补栏意愿减弱,仔猪价格延续下行趋势。截至6月27日,7公斤外三元仔猪431元/头,较4月初跌119元/头。
近期,生猪现货价格跌至14元/公斤整数位后,震荡调整。目前市场普遍对下半年猪价维持区间震荡预期,因此,养殖端补栏意愿相对稳定。市场仔猪供需稳定,仔猪价格窄幅震荡。
母猪、仔猪行情
3、高温天气延续,交易均重下降
二次育肥对终端猪肉供给产生影响,正常情况下,二次育肥主体补栏时,供给将出现阶段性减少,需求则将出现阶段性增加,因此,在二次育肥主体补栏时,生猪现货价格将得到一定提振。反之,当二次育肥出栏时,一方面增加短期市场城主出栏量,另一方面,出栏体重的增加也将增加终端市场猪肉供给,对短期猪价形成利空。
从今年二次育肥主体的操作情况来看,二次育肥滚动进出,并未对短期猪价形成较大扰动。6月初以来,相关调控措施中也提到控制生猪出栏体重。另外,从季节性规律来看,目前各地高温天气持续,终端市场大体重生猪需求较弱,生猪出栏均重季节性下降。截至7月31日,卓创统计中国生猪周度交易均重124.28公斤/头,较5月初高点减少2.23公斤/头。
后期随着各地气温逐渐降低,交易均重存在季节性增加可能,尤其中秋前、年底需求旺季,养殖端压力及二次育肥量将出现季节性增加。但此前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对二次育肥及出栏出栏均重的效果如果,有待后期验证。
中国生猪周度交易均重
4、终端需求延续弱势,屠宰主动收购意愿弱
2025年上半年,猪肉终端需求表现平稳,且符合季节性规律。然而从数量上来看,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处于2020年同期以来较高水平,尤其3月之后,月度屠宰量达到近6年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生猪市场供给充裕,屠宰企业收购难度低,另外短期终端对于分割品需求较好,下游走货较为顺畅,屠宰企业开机、利润情况较好。截至2025年8月1日,卓创统计样本屠宰开机率32.08%,对应屠宰毛利15.83元/头。
进入6月,各地气温逐渐升高,高温天气不利于终端猪肉消费,屠宰企业屠宰量环比下降。按照正常规律,7月暑期,学校集团消费出现下降,终端猪肉需求进入淡季,需求弱势。短期来看,终端需求仍较弱,对猪价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2023年5月以来,冻品库容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2月12日,卓创样本点统计中国猪肉周度库容率为17.83%,较2023年5月高点下降18个百分点,降幅超过50%。此后,冻品库存延续小幅增加。截至6月26日,中国猪肉周度库容率为19.55%,较2月低点增加1.72个百分点。短期来看,冻品库容相对稳定,对终端供需影响不大。
中国生猪冻品库容
三、结论
生猪产能过剩,供给压力持续对猪价施压。截至2025年6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较2024年11月下降0.9%。从目前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产能淘汰进度缓慢,预计未来生猪出栏量大概率继续对猪价施压。另外,根据季节性规律,未来随着各地气温逐渐降低,二次育肥入场或将增加未来生猪出栏体重,届时,出栏体重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未来供给端的压力。
需求方面来看,猪肉终端需求暂未发现新增亮点,对于下半年的需求,预计符合正常季节性规律。短期来看,目前仍处于全年需求淡季,需求亦对猪价形成不利影响,基本面延续弱势格局。
另一方面,6月以来,相关部门出台的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对猪价形成一定托底。短期来看,反内卷的主基调没有发生实质改变,猪价受到来自政策端的支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猪市场整体处于供需与政策的矛盾与对抗之中。6月初以来,针对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从情绪端对猪价带来支撑。但是7月生猪现货价格延续走弱,生猪期价重回震荡表现,增强了期现市场对远期价格震荡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生猪期、现货价格跌至14000元/吨整数关口,期价重回震荡区间下沿,关注短期低位买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