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生猪产业盈利背后存隐忧?产能调控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来源: 大畜牧网   2025-07-29 14:18:46   查看:  次

  我国生猪养殖业已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可政府自5月以来持续通过“控产能、减体重”等措施加强调控生猪产业,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行和长期结构性问题。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产能过剩风险高企,价格下行压力显著

  1、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高位

  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43万头,超过农业农村部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7%,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间的上限,预示未来6-11个月生猪供应将持续增加。

  2、新生仔猪数量激增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9.9%,进一步加剧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的供应压力。

  3、价格下行预警

  农业农村部预测2025年猪价可能同比下跌10%-20%(从18元/公斤降至14.4元/公斤),若未及时调控,行业可能再度陷入亏损周期。

  二、调控措施的核心目标:预防周期性波动

  1、控制产能源头

  1)减母猪:淘汰低产能繁母猪,调减存栏量,避免未来10个月(母猪妊娠至育肥周期)的供应过剩。

  2)控新增:严控新建猪场和扩产项目,防止资本过度涌入推高产能。

  2、抑制短期市场投机

  1)减二次育肥:减少养殖户囤积生猪等待涨价的行为,避免短期供应减少后集中出栏冲击市场。

  2)降出栏体重:要求将生猪出栏体重从250斤以上降至240斤以内(如温氏股份已从248斤降至246斤),加速供应释放,缓解后期压栏风险。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长期稳定

  1、缓解结构性矛盾

  1)中小养殖场生存危机:成本控制能力弱的中小养殖户面临淘汰风险(预测未来5年半数猪场或退出),政策引导大企业通过“订单养殖、托管代养”带动中小场户转型。

  2)消费市场萎缩:猪肉消费占比从60%降至57.8%,且预计进一步下滑至30%,需通过技术升级(如低蛋白饲料、智能化养殖)降本增效。

  2、疫病与环保风险防控

  非洲猪瘟等疫病威胁持续存在,需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环保政策趋严要求粪污资源化利用,倒逼产能优化。

  四、政策效果与市场响应

  6月中大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8%,预示7-8月出栏量减少,支撑猪价企稳。

  二次育肥量较年内高点下滑82.34%,出栏均重持续下降。

  综上所述,政府调控看似“逆盈利周期”,实则为化解未来产能过剩危机、平滑“猪周期”波动的关键举措。当前盈利周期得益于前期调控,但产能高位运行、消费萎缩、成本分化的矛盾未解,若不主动干预,行业可能重蹈“扩张-亏损”覆辙。政策旨在以短期控产换取长期稳定,推动产业向高效、智能、环保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