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正式发布。根据日内瓦联合声明,美方将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24%“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24%反制关税;剩余的10%关税,双方则同步予以保留。由此,中美在本轮"贸易战"中构建起了一道难得的"缓冲带"。
2025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在此前单边加征关税的基础上,又对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中国进行了坚决正当反制。随后美方轮番升级关税措施,将对华“对等关税”税率从第一轮的34%先后提升至84%和125%。美高额关税严重损害双边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本次会谈达成了联合声明,是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进一步弥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双方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双方同意共同采取以下措施:
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双方将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开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国开展磋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这一举措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希望美方以这次会谈为基础,与中方继续相向而行,彻底纠正单边加税的错误做法,不断加强互利合作,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对国内畜禽养殖有何影响?
中美取消91%关税并暂停24%关税的政策调整,将对中国的猪肉、鸡肉、牛肉、豆粕及饲料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
1.猪肉市场
进口成本降低,但影响有限中国对美猪肉的进口依赖度较低,2024年进口量仅占国内总消费量的0.13%。取消关税后,美国猪肉进口成本下降,可能刺激部分进口增长,但国内生猪产能充足,2025年预计供应稳定,猪周期仍处于下行通道。
潜在影响:进口增加或对国内猪价形成短期压制,但长期仍由供需主导;若养殖成本(饲料)同步下降,可能延缓产能去化速度。
2.鸡肉市场
进口竞争加剧与成本改善此前中国对美鸡肉加征15%关税,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叠加饲料价格高企,国内肉鸡养殖企业普遍亏损。取消关税后:
进口端:美国鸡肉性价比提升,可能冲击国内市场价格,但进口量受配额限制(2024年进口总量仅占国内消费的4.4%)。
成本端:饲料成本下降(豆粕、玉米等原料价格走低)或缓解养殖压力,改善行业利润。
3.牛肉市场
进口增量或有限,关注替代效应
中国对美牛肉加征关税后,进口来源已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取消关税可能恢复部分美牛进口,但短期内其他来源国的价格优势仍存,实际增量或有限。
潜在影响:高端牛肉市场可能受益于美国产品进口恢复,但整体市场格局变化不大。
4.豆粕及饲料市场
成本压力缓解,但供需格局已调整
豆粕进口成本下降:此前对美大豆加征关税推高豆粕价格,取消后美豆进口成本降低,但中国对美豆依赖度已从2017年的34%降至2024年的21%,巴西大豆占比达70%。因此,实际成本改善幅度可能受限于南美大豆定价权。
饲料企业调整策略:过去依赖进口美豆时,企业通过豆粕减量替代(如菜粕、棉粕)和配方优化降低成本,取消关税后可能部分回归传统配方,但替代技术已成常态,长期影响有限。
养殖业联动效应:饲料成本下降将直接降低生猪、禽类养殖成本,缓解行业亏损压力,但需关注南美天气及全球供应链稳定性。
5.综合影响与行业趋势
供应链多元化延续:尽管关税取消,中国已建立的巴西、阿根廷等替代供应渠道仍将主导市场,企业或维持“不依赖单一来源”的策略。
政策博弈风险犹存:若未来关税政策反复,市场波动风险仍需警惕,企业需通过套期保值、库存管理对冲不确定性。
国产替代加速:豆粕减量替代、国产大豆扩种(如东北地区)等政策持续推进,长期或进一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关税调整短期内将降低进口成本,缓解养殖和饲料行业压力,但受国内供应充足、进口来源多元化及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中长期市场波动幅度有限。重点需关注南美供应节奏、国内养殖产能变化及中美后续贸易谈判进展。(来源:新牧网、华思联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