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在“微观三农”发布文章,题目为《推进畜牧业稳定发展》。生猪方面,文章围绕产能、疫病、饲料、屠宰、头部企业金融风险问题等进行了阐述,既总结了2024年的相关情况,也提出了2025年的工作方向。
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关注负债率较高的企业
2024年:基础产能保持稳定。2024年初果断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引导推动生猪养殖扭亏为盈,生猪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全年平均每头出栏生猪盈利约210元,消除了长时间亏损的经营压力和金融风险,成为稳住畜牧业整体形势的“压舱石”。
2025年:要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深入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总开关”,推动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优化市场预警,用好主流媒体、联络员微信群、公益性短视频账号等方式,加强对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引导。指导养殖场户优化产能,在价格下行期顺势出栏肥猪,同时适当降低出栏均重、加大低产母猪和弱仔猪淘汰力度,防止逆市盲目扩张产能。
督促地方切实稳定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防止政策“翻烧饼”,出现“一刀切”禁养限养、随意抽贷断贷限贷等问题。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提醒、约谈、通报等方式予以纠正。
高度关注生猪头部企业金融风险问题,密切跟踪监测生产经营和资产负债等情况,加强风险预警研判,压实属地责任,对个别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及时开展“窗口指导”,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精准防控
2024年: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开展动物检疫监督专项行动,推动动物检疫工作提质增效。推进非洲猪瘟常态化精准化防控。聚焦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开展春秋季集中免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全年各地报告发生3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3起口蹄疫疫情、1起小反刍兽疫疫情,重点疫病监测阳性率维持在低位水平,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畜间布病疫情数同比下降22%,人间病例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源头防控成效初显。
2025年:要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精准防控和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抓好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常见病防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制定强制免疫计划,抓好重点动物疫病基础免疫。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牛羊布病非免疫净化,其他地区全面推行强制免疫。稳步推进“先打后补”改革。健全疫病直采直报机制,实施动物疫病监测流调计划,坚持开展包村包场排查和入场采样检测,实行疫情快报、周报和月报制度。完善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机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及时规范处置突发疫情。开展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创建,强化跟踪评估和动态管理。推进分区防控,推动大区内动物防疫、检疫监督、调运监管、屠宰管理等协同联动。
2024年饲料企业豆粕用量同比减少206万吨
2024年:畜牧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出台促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组织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全年饲料企业豆粕用量比2023年减少206万吨、下降4.7%,豆粕在饲料中占比13.6%、下降0.3个百分点。支持130个养殖大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4%,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
严查私屠滥宰,年底前全面实现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
2024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联合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深挖肉类产品违法犯罪源头线索,斩断非法屠宰、加工、销售“黑链条”。在牛羊养殖大省大县组织“瘦肉精”拉网排查,严查重处违法添加行为。开展规范畜禽养殖用药专项整治,降低兽药残留风险。生鲜乳和屠宰环节肉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守牢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5年:要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规范生猪屠宰行业发展,严肃查处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针对城乡结合部、已取缔小型屠宰点和私屠滥宰窝点的区域、生猪“中转站”三类区域,定期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从严惩处私屠滥宰、注水注药、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强化行刑衔接。抓好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强化检疫制度落实,深化“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规范检疫程序,严格出证管理,优化违法违规线索移交机制。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年底前全面实现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强化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提升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