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2006年5月份爆发高致病性蓝耳病,一直持续至2007年初。当年猪价是从6月份开始回升,5月份月均价6元/公斤一路上涨, 2007年1月(当年春节为2月18日)均价9.56元/公斤,涨幅达57%。本轮周期价格顶部出现在2008年4月份,达到17元/公斤,累计涨幅179%。价格上涨期维持了22个月。由于缺乏当年的存栏数据,我们对于当时的母猪存栏变化不得而知。但是从年存栏数据来看,2006年年底母猪存栏相比2005年底减少了5.9%。
这一轮周期猪价的开涨与疫病的爆发期同时开始,这是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疫病特征,它不但会造成母猪流产死胎、仔猪高达80%的死亡率,对育肥猪也有致命的伤害,而且传染性很高。疫病直接造成当期的育肥猪数量大量减少,因此即时就造成了市场的供不应求,从而带来价格的提升。
周期二:2010年6月至2015年
接着是2010年6月至2015年。2010年5、6月份,O型口蹄疫(东南亚谱系)爆发,伴随猪瘟等“高热病”,年底又发生大范围的猪流行性腹泻。当年猪价也是从6月份开始回升,生猪出场价从6月初的9.8元/公斤,至2011年1月(当年春节为2月3日)上涨至14.1元/公斤,涨幅44%。本轮周期价格顶部出现在2011年9月份第一周,周均价达到20.21元/公斤,累计涨幅106%。价格上涨期维持了27个月。从当时的存栏数据来看,能繁母猪由2009年年初的5010万头下降到2010年年初的4690万头,下降幅度为6.8%。2010年年初受到“蓝耳病”疫情的影响导致大量的能繁母猪死亡,后期生猪市场低迷而出现的大量屠宰母猪的现象最终导致2010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呈现下滑趋势。
2010年的母猪淘汰开始于3月份,疫病的开始也发生在3月份。新型的口蹄疫传播很快,当时部分猪场肥猪死亡率100%、母猪流产率达到50%以上。疫病造成的育肥猪死亡率提升,使当期的生猪市场供应量减少,而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率高又影响了未来5-9个月的生猪上市量。
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本轮周期的开始与前两轮猪周期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本轮周期的产能淘汰没有发生疫病,主要靠市场!大家自然要担心本轮周期会不会淘汰不彻底。那么智农通APP行情宝小编再带大家来对比目前的淘汰与2010年的情况:
通过上图的对比,目前市场的淘汰情况到底是怎样的,相信大家都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虽然农业部的数据令很多人不信服,诸如统计方法、统计对象、政策干扰等各种因素导致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但是,市场上还有哪家机构可以采集到如此大的样本量,可以覆盖这么大的区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产能淘汰有多少?
当然,从供应方面来说,虽然能繁母猪减少,但并不代表产能就会减少,因为我国的PSY在逐年提升,母猪年可提供的出栏猪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小编就目前的数据来粗略计算未来供应量的话:2014年年均存栏母猪较2013年减少约420万头。按照我们推算,去年我国每头能繁母猪的年可提供出栏猪数量大约在14.7头左右,行业预计今年可以提升0.5-1头的水平,即今年的生总供应量将比去年减少1600万-3900万头,相当于减少全国去年生猪出栏总量的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