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洪星:规模家庭农场 中国养猪业未来核心主力
来源:中国牧业网 2015-07-21 10:59:13| 查看:次
所以家庭猪场的组织形式,很多人没注意,没有进行分工,什么事都做,这样就很累,而且成绩很难搞好。事实上他的资源是配错了,你不应该去做饲料这类本来不擅长的事情,不会增加多少价值的事情。养猪环节才是应该全力以赴去做的。这群人最好的一点就是非常尽心尽责,到了晚上母猪产仔,他们可以整夜守在那里。我们在美国看到的是什么,基本一下班一换衣服就走人,他们才不管,美国的统计数据就是在这个接生的环节往往要丢掉2头一窝。
像这些中小型家庭猪场,优点、缺点都很明显。它的劣势是太分散,饲料运输不方便,就需要我们这种企业未来给他们配饲料什么的,减少他们的麻烦。他们卖猪也是很头疼的事情,他们有很多技术培训的需求,也要学一些财务管理,这些都是他们单打独斗没办法去实现的东西。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机会。
我认为应该学习欧洲,成立社会化组织、技术型组织、行业协会、政策组织,通过社会化组织去协调解决,很多饲料企业可以大力去做这样的工作,真正帮他们补上短板。
饲料是一种生产资料,我们觉得,未来应该是便宜的、利润很薄的,未来的饲料只要认品牌,认那几家大公司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自己去配,特别是中小规模的猪场,自己去配,劳民伤财,而且根本配不好。如果不检测原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等含量,母猪料根本就配不好。而且,自己的设备非常简陋,生产出来的料不到3天就会发热,紧接着就会发霉,还有很多他们做得不好的事情,可能都要我们这些企业、社会组织去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地帮他们把猪养好。只要你能帮到他,一定会受到欢迎。
养猪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让猪“吃好、睡好”。让猪“吃好”,是用料问题,最好的治理办法就是靠大型饲料企业的品质和技术,靠科技进步。让猪“睡好”,是管理问题。我国现在大家都在扩规模,但是没有去提效益,在栏舍建设、还有精细化管理这一块做得差。当然,要达到一头母猪达到18头以上的年出栏商品肉猪,可能就需要改品种,改栏舍,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多数家庭猪场现在的生产成绩12、13、14头,这种是低产田,提升到17~18头是相对容易的。
中国一头母猪一年才产肉1.7吨,美国3吨,丹麦3.2吨。家庭农场式养殖做好了,就能把母猪存栏量降下来,不要说把母猪从5000万头减到2500万头,如果能把母猪从5000万头减到3000万头左右,这个贡献就巨大。一头母猪一年需饲喂一吨商品饲料,减少2000万头就是减少了2000万吨饲料。以饲料中含粮60%计算,就省下1200万吨粮食,人均(含老人、小孩)每月消费10公斤的话,一年就120公斤,应该够1亿人吃上1年吧。还有,少了2000万头母猪,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简单测算了一下,如果减掉30%的母猪,一年起码能节约600亿。
所以,未来中国家庭猪场通过硬件、人才、设备的改进,整合社会化资源,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推动中国养猪业由养猪大国转变为养猪强国,这是我们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推行的政策把农民土地的确权问题搞好了,未来五到十年这种变化会很快,我们非常期待参与其中。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