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清晨八点半,扬翔秀博基因客服办公室里响起了电话铃声。姣姐拿起听筒,声音平稳而熟练:“您好,扬翔秀博基因。”那头,一个略带焦急的男声传来:“请问我昨天订的猪精,今天能不能再给我加20份?”
这样的电话,姣姐每天都要接很多个。电话那头,是焦急的养殖户、是突发的生产状况、是成百上千家猪场最真实的日常。而在这头,是她十年如一日的倾听、记录与协调。在这方寸之间,她用自己的声音,将无数问询、催促甚至抱怨,一点点转化为沉甸甸的信任。
#01、两个场景,不同声音
“2011年刚来公司实习的时候,每天听得最多的就是猪的叫声和包装猪精的机械声。”姣姐回忆,当时她在公猪站负责猪精的调配与分装,那是她最熟悉的工作背景音。不久后,她转到分拣和发货岗位。师傅们没有把她当新人,反而将许多细节和责任一一叮嘱,“师傅常说,每一袋猪精都要对客户负责,这句话我记了很久。”
那时她对“猪精”的理解,是温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每一份都关乎一个猪场的收成,容不得半点差池。这段经历让她在日后无论接到多紧急的电话,脑海里都能立刻浮现出生产线的忙碌,她懂得那份产品背后最原始的重量。
2016年,她从公猪站调岗至扬翔秀博基因产销办,成为一名客服专员。岗位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前是跟猪精打交道,现在突然变成了跟人,而且是形形色色的客户,那时候真有点慌。”她坦言,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猪的需求是直接的,而人的需求,往往藏在语气和字眼背后。
第一次接到客户的电话时,姣姐的脑子一片空白,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也需要反复询问身边人才敢回答。但困难没有让她退缩,她选择迎难而上,“不能慌,要先倾听”。边学边做,花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她才慢慢找到了与客户沟通的“舒服节奏”。
#02、一条热线,万千信赖
客服工作做久了,姣姐发现:“最大的挑战,是听懂客户没说出口的焦虑。”一个催促的电话,背后可能是一个猪场环环相扣的配种计划被打乱;一句对效果的迟疑,可能牵动着几十上百头母猪的生产效益。她慢慢学会了不仅听客户说什么,更要听客户为什么这么说。
猪精供不应求的阶段,她几乎每天都在“拆东墙补西墙”。电话里,客户的语气火急火燎,但后台的产能已经到了极限。她不能只说一个“不”字。还记得2017年前后,猪精产销红红火火。一个客户临时打来电话,急需订单,但库存已紧张。姣姐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逐个联系其他客户,争取调整。最终,那批急需的猪场得到了保障。
她的工作就像一个枢纽。每天,订单、咨询、投诉从四面八方涌来,她需要迅速判断、分流,再精准传递。热线背后,不只是她与客户的沟通,更牵动着公猪站的生产、销售的跟进、物流的配送以及客户的信任。
“我们就像一颗小齿轮,必须和其他环节咬合起来。”姣姐说。她记得有一次,客户反馈猪精使用效果未达预期。她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反复确认细节,判断是使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我当时一边安抚客户情绪,一边立即联系公猪站和产品部门,确认产品批次和使用指导,共同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内部高效协同和客户的有效配合,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不仅避免了退货,那位客户还因此成为了扬翔的长期合作伙伴。
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衔接,让扬翔秀博基因在十年间逐渐稳住行业地位——猪精销量和质量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姣姐自己,也在一次次协调中,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中枢”。
#03、声音,也能传递科技的温度
这些年,姣姐亲历了扬翔秀博基因从起步到成为行业标杆的历程,也见证了扬翔在育种领域27年的深耕不辍。她手中的笔记本记满了客户的专属需求,耳边甚至能通过声音辨认出许多老客户。她的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是扬翔“科技+服务”双轮驱动战略下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注脚。
“大家或许觉得科技力量只在实验室和专家手里,但我认为客服环节同样能体现科技与专业。”姣姐说。当客户犹豫选择时,她会先问清楚猪场数据和改良目标,再建议尝试新出的品系,告诉客户产仔数、日增重等指标如何与场况匹配。
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把复杂的育种科技,翻译成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益——最终通过客服的声音,落到客户心里。“有客户跟我说,和你们合作很安心。”这句话,比任何奖项更让她坚定。还有很多客户从她上岗那天起便是扬翔的忠实“粉丝”,直至今天仍在购买产品,不停地与她在线上沟通。
扬翔专研育种技术已历27年,扬翔秀博基因成立也满10年。姣姐的职业生涯,与秀博基因的“第一个十年”完全重合,她见证并参与了公司“十年磨一剑”的历程。
如今,电话那头的声音,从最初的陌生、试探,变成了“姣姐,是我”、“姣姐,帮我看看”,充满了熟稔和信赖。这份信任,是姣姐用十年时间,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声声应答、一次次协调换来的。它通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连接着扬翔的科技核心与万千猪场的生产脉搏,成为了这个品牌最动听的声音。
“十年磨一剑,不止是技术,也包括服务。”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