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8月份了,按往常,九十月份的远期大豆订单早该动手了。
但数据显示,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尚未在国际市场采购任何10月及以后船期的大豆。
而通常来说,4月到9月是南美大豆出口旺季,而9月以后,便转向了美国大豆。
而在以往,中国已经开始着手购买美豆了,但今年却迟迟没有行动。
没有行动的原因不言而喻,上周中美谈判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只是将当前的关税状态再次延期了90天。
那么这意味着,当前的状态至少要持续到11月份了。
而且从当前关税情况来看,进口美豆的成本并不低,显然没有南美大豆更有性价比。
因此,购买美豆的事就一再搁置了。
另一方面,当前正是南美大豆的出口高峰,均月数以千万吨计的大豆源源不断到港,但国内需求低迷,所以导致豆粕不断累库。
当前国内油厂豆粕库存已然超过了100万吨大关,所以自然也就不着急。
但这也不禁让人猜测,难道真的不要了美豆了?
因为大豆对中美两国来说,都很重要。
我们需要大豆,而美豆更需要中国。
比如,在新季美豆的销售中,截至7月底也仅售出300多万吨,同比减少了12%。
显然这和中国这个大买家缺席市场有直接关系。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国今年到底还买不买美豆,但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中国正在寻求大豆供应链的整体重构。
大豆与别的产品不一样,不像玉米和小麦,几乎全球都有,东方不亮西方亮,东边不买可以到西边买。
但大豆不同,全球大豆主产区都集中在了美洲地区,也就是南美和北美。
而全球三大大豆主产国正好就是巴西、美国以及阿根廷。
而以我们对大豆庞大的需求来看,也只能从这三家进口才能满足需求。
而从近两年的贸易活动来看,中国与南美国家的互动明显增强。
比如,前两年开始进口巴西玉米,而且这一进口不要紧,一下就超过了美玉米,成为了中国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
大豆这事也是一样。
南美的出口动力要更强。
2024年巴西对华出口的大豆占比超过了65%,今年这一比例有望继续增加。
而今年还有件事值得注意,就是中国开始进口阿根廷豆粕了。
以往我们进口的是大豆,而这次则直接进口豆粕,虽然目前只有区区的9万吨,但是这显然是尝试性的,后续一旦通道顺畅,那就可以直接减少对大豆的依赖。
此外,我们也要寻求替代来减少对豆粕的依赖。
豆粕主要用于饲料原料,一方面我们一直在推进饲料中豆粕的减量替代,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替代来减少对豆粕的直接需求。
当美国执着于用大豆卡中国脖子的时候,我们正在积极求变,开拓出一条新的供应通道。
就像当年的玉米,当美国想重新再回到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它的地方了。
但数据显示,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尚未在国际市场采购任何10月及以后船期的大豆。
而通常来说,4月到9月是南美大豆出口旺季,而9月以后,便转向了美国大豆。
而在以往,中国已经开始着手购买美豆了,但今年却迟迟没有行动。
没有行动的原因不言而喻,上周中美谈判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只是将当前的关税状态再次延期了90天。
那么这意味着,当前的状态至少要持续到11月份了。
而且从当前关税情况来看,进口美豆的成本并不低,显然没有南美大豆更有性价比。
因此,购买美豆的事就一再搁置了。
另一方面,当前正是南美大豆的出口高峰,均月数以千万吨计的大豆源源不断到港,但国内需求低迷,所以导致豆粕不断累库。
当前国内油厂豆粕库存已然超过了100万吨大关,所以自然也就不着急。
但这也不禁让人猜测,难道真的不要了美豆了?
因为大豆对中美两国来说,都很重要。
我们需要大豆,而美豆更需要中国。
比如,在新季美豆的销售中,截至7月底也仅售出300多万吨,同比减少了12%。
显然这和中国这个大买家缺席市场有直接关系。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国今年到底还买不买美豆,但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中国正在寻求大豆供应链的整体重构。
大豆与别的产品不一样,不像玉米和小麦,几乎全球都有,东方不亮西方亮,东边不买可以到西边买。
但大豆不同,全球大豆主产区都集中在了美洲地区,也就是南美和北美。
而全球三大大豆主产国正好就是巴西、美国以及阿根廷。
而以我们对大豆庞大的需求来看,也只能从这三家进口才能满足需求。
而从近两年的贸易活动来看,中国与南美国家的互动明显增强。
比如,前两年开始进口巴西玉米,而且这一进口不要紧,一下就超过了美玉米,成为了中国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
大豆这事也是一样。
南美的出口动力要更强。
2024年巴西对华出口的大豆占比超过了65%,今年这一比例有望继续增加。
而今年还有件事值得注意,就是中国开始进口阿根廷豆粕了。
以往我们进口的是大豆,而这次则直接进口豆粕,虽然目前只有区区的9万吨,但是这显然是尝试性的,后续一旦通道顺畅,那就可以直接减少对大豆的依赖。
此外,我们也要寻求替代来减少对豆粕的依赖。
豆粕主要用于饲料原料,一方面我们一直在推进饲料中豆粕的减量替代,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替代来减少对豆粕的直接需求。
当美国执着于用大豆卡中国脖子的时候,我们正在积极求变,开拓出一条新的供应通道。
就像当年的玉米,当美国想重新再回到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它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