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市场一直围绕着玉米供需、小麦替代等争论不休,看涨和看跌的情绪都有。但8月这一开局,倒是利空先占了上风,玉米在上量只有400多车的时候就开跌了。
说明什么呢?说明企业压价的心理是很强的。当然了,也能理解,毕竟现在需求不强。
一方面,深加工利润不佳,开机率不高,采购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猪价下跌,且生猪养殖再一次产能去化,以及降重出栏,二育减少,使得饲料需求也不旺,所以饲料补库也不积极。
但是最近一次的玉米拍卖却有了新的变化。
什么变化呢?
投放总数量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转基因美玉米数量是186227吨,而乌克兰非转基因玉米数量为8565吨。
成交结果是美玉米成交率为31%,而乌克兰玉米的成交率则达到了68%。
而且其中有两个地区成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0%以上,这两个地区就是辽宁和山东。
这就有点意思了,明明需求不旺,为啥成交反而却走高了呢?
至少说明两件事:
第一,玉米余粮确实见底了。
进口玉米拍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去库存。
前几年进口玉米数量一直高企,动辄都是一两千万吨的级别,算算时间,也在库里躺了好几年了,也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了。
另一个就是补充玉米的青黄不接。
前两次拍卖有很大市场情绪的因素,所以成交高且出现了溢价,但后续情绪降温以后,拍卖就一直维持低成交。
而如今成交再次增加,也从侧面证实,玉米市场上的余粮确实不多了。
第二,下游需求比想象中要强。
表面分析,深加工和饲料企业确实是那么回事,没啥动力,但是不能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企业备库补库并不是光看当前的行情,更多还要考虑到远期的行情。
那么远期行情预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第一个就是天气对新玉米产情的干扰。
有人说这还没有定论呢,怎么能说就一定干扰呢?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正因为没有定论,用粮主体就更不可能去赌玉米一定丰产,而更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备库以减少万一减产玉米价格走高带来的成本风险。
第二个则是中美贸易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再次延期。
这一杆子又支出去90天,一下就到了11月份了。
根据市场之前预计,如果中美贸易恢复,那么中国会继续进口美国农产品,其中就包括美玉米以及美豆等。
不论数量多少吧,至少也能再次补充玉米的供应。
但这一延期这个希望就破灭了,市场需求仍要以国产玉米为支撑。
所以考虑到远期玉米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进口玉米成交走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说8月的玉米来了个开门跌,有点让人失望,但其实玉米的真实行情越来越藏不住了。
真实行情是什么呢?
就是玉米余粮确实要见底了,尤其是优质干粮更加稀缺。而玉米的需求呢,其实未必像市场想象中的那么差,也就是说,还是有支撑的。
比如,深加工是要备库的,而在玉米博弈这么激烈的背景下,谁敢说就死赌玉米就一定会下跌呢?
贸易商赌不起,深加工同样赌不起。
再比如,生猪是要去产能,是要降体重,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至少从8月来看,生猪产能以及存栏仍处于高位,对玉米仍有较强刚需支撑。
所以还是要动态地来看待玉米的行情,玉米看似较弱,但暗地里利多也在不断涌动,所以玉米想跌下去并不容易。
而且如果让利多抓住机会,再来一波急速拉涨也不是没可能。
总之还是那句话吧,政策费了这么大劲好不容易把玉米给撑起来了,决不是为了再让它跌回去。
说明什么呢?说明企业压价的心理是很强的。当然了,也能理解,毕竟现在需求不强。
一方面,深加工利润不佳,开机率不高,采购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猪价下跌,且生猪养殖再一次产能去化,以及降重出栏,二育减少,使得饲料需求也不旺,所以饲料补库也不积极。
但是最近一次的玉米拍卖却有了新的变化。
什么变化呢?
投放总数量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转基因美玉米数量是186227吨,而乌克兰非转基因玉米数量为8565吨。
成交结果是美玉米成交率为31%,而乌克兰玉米的成交率则达到了68%。
而且其中有两个地区成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0%以上,这两个地区就是辽宁和山东。
这就有点意思了,明明需求不旺,为啥成交反而却走高了呢?
至少说明两件事:
第一,玉米余粮确实见底了。
进口玉米拍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去库存。
前几年进口玉米数量一直高企,动辄都是一两千万吨的级别,算算时间,也在库里躺了好几年了,也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了。
另一个就是补充玉米的青黄不接。
前两次拍卖有很大市场情绪的因素,所以成交高且出现了溢价,但后续情绪降温以后,拍卖就一直维持低成交。
而如今成交再次增加,也从侧面证实,玉米市场上的余粮确实不多了。
第二,下游需求比想象中要强。
表面分析,深加工和饲料企业确实是那么回事,没啥动力,但是不能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企业备库补库并不是光看当前的行情,更多还要考虑到远期的行情。
那么远期行情预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第一个就是天气对新玉米产情的干扰。
有人说这还没有定论呢,怎么能说就一定干扰呢?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正因为没有定论,用粮主体就更不可能去赌玉米一定丰产,而更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备库以减少万一减产玉米价格走高带来的成本风险。
第二个则是中美贸易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再次延期。
这一杆子又支出去90天,一下就到了11月份了。
根据市场之前预计,如果中美贸易恢复,那么中国会继续进口美国农产品,其中就包括美玉米以及美豆等。
不论数量多少吧,至少也能再次补充玉米的供应。
但这一延期这个希望就破灭了,市场需求仍要以国产玉米为支撑。
所以考虑到远期玉米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进口玉米成交走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说8月的玉米来了个开门跌,有点让人失望,但其实玉米的真实行情越来越藏不住了。
真实行情是什么呢?
就是玉米余粮确实要见底了,尤其是优质干粮更加稀缺。而玉米的需求呢,其实未必像市场想象中的那么差,也就是说,还是有支撑的。
比如,深加工是要备库的,而在玉米博弈这么激烈的背景下,谁敢说就死赌玉米就一定会下跌呢?
贸易商赌不起,深加工同样赌不起。
再比如,生猪是要去产能,是要降体重,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至少从8月来看,生猪产能以及存栏仍处于高位,对玉米仍有较强刚需支撑。
所以还是要动态地来看待玉米的行情,玉米看似较弱,但暗地里利多也在不断涌动,所以玉米想跌下去并不容易。
而且如果让利多抓住机会,再来一波急速拉涨也不是没可能。
总之还是那句话吧,政策费了这么大劲好不容易把玉米给撑起来了,决不是为了再让它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