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19日,肩负着推进国家智慧农业战略的使命,由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农业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ITA2025)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力量。数影科技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研发“母猪智能精准饲喂与健康监测机器人”备受关注,其核心的20万头母猪养殖数据算法模型,为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期的养猪业,提供了一个从“经验依赖”迈向“AI驱动”的创新方案。
破解养猪困局,
数影智能方案获院士专家组认可
智慧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ICITA2025会议现场
17日,在ICITA2025这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家级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院士担任大会开幕式主持人,罗锡文院士、戴景瑞院士、孙凝晖院士等多位权威专家分别发表了报告,讲述当下及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技术路径。
赵春江院士主持会议
院士们的报告精准切中了当前农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诉求——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重塑产业新质生产力,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领先的智能养猪方案服务商,深圳数影科技与华中农业大学、广州影子科技联合研发的“母猪智能精准饲喂与健康监测机器人”在2025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以创新技术实力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企业担当。
聚焦成本与效率,
AI成猪业动力新引擎
猪价中枢下移,极致的成本控制将是猪企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径,生产管理智能化、育种改良、人力效率提升将是竞争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行业亟需从“人的经验”向“数据智能”转型。
数影科技在本届大会上展示的“母猪智能精准饲喂与健康监测机器人”,是基于20万头母猪养殖数据构建的智能算法模型,与独家首创秤重下料形式的智能饲喂设备——FPF精喂仪3.0(AIFeeder),为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精喂仪3.0 AIFeeder亮相展会
行业都认识到,背膘管理是衡量母猪体能状况与繁殖性能的关键指标。但如何保持母猪群的背膘吻合度是道难题。
高产母猪在哺乳期往往面临背膘大量流失的挑战,而能否在配怀期充分恢复,直接决定了其高产性能的可持续性与利用年限。
这套AI算法模型便是通过分析背膘、胎次、日龄、产仔数等20多个维度的数据特征,为每头母猪定制专属的饲喂方案。通过持续监测背膘变化,系统还能动态调整营养策略,在配怀阶段实现精准复膘,为母猪持续高产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精喂仪3.0实现克级精准下料,让每一分饲料都创造最大效率,实现1+1>2。
通过持续追踪每头母猪的采食行为、饮水量、日采食量等数据,系统会不断学习猪只的习性,建立起精准的异常预警模型:当实时数据提示异常,会迅速提醒,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管理升级。
这不是一个静态的工具,而是能够与猪场共同成长的“智能伙伴”。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自我优化,越用越精准,越用越懂猪场。
参会人员现场了解智能养猪
效益显著,打造可复制的养猪新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该智能饲喂方案展现出显著价值。通过精准饲喂管理,系统实现每餐下料偏差控制在±20g以内。以1000头母猪规模计算,配怀场景单套设备年节省饲料成本达207元,产房场景达294元。
在决定母猪终身价值的关键环节,系统通过精准的背膘监测与动态调控,将调膘时间缩短50%,背膘合格率提升25%,有效延长高产母猪使用年限0.5-1胎。综合应用案例平均值来看,配怀场景,窝均断奶数提升0.8-1.3头,产房场景断奶重提升2.5-7kg,推动整体PSY提升1.2头。
这种集“精准饲喂、智能预警、数据决策”于一体的智能化方案,已在全球100多家企业、300多个母猪场得到验证,正成为推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可复制新模式。
我们相信,未来的养猪业,必将由AI、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重新定义。数影科技通过此次与院士同行、与产业对话,更加坚定了以AI+养猪的赋能养猪业路径。未来,将持续深耕,加速推进养猪业从“经验依赖”向“智能决策”的转型升级,为中国智慧农业发展贡献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