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受猪周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同时饲料价格持续上行,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寒冬”。为推动中小生猪养殖产业稳定发展,继续发挥“保险+期货”在促进乡村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南华期货利用“保险+期货”模式在云南边境兰坪县白羊村为怒江建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怒江建浩)提供了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项目共计承保1755吨生猪价格险,为该企业的15949头生猪提供了2632万元的风险保障,实现赔付金额149.9万元,最终企业获得了缴纳保费的5倍理赔款。
养殖效益下降,行业面临困境
怒江建浩养殖基地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白羊村内,依托兰坪县宜牧的地缘环境特点和优势,怒江建浩集中发展峡谷特色生态农业养殖。“我们园区内主要有3个生猪养殖场,每年大概出栏76000头猪,还有一个可养殖2万头猪的育肥场正在建设,即将投入使用。”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2020年,怒江建浩销售生猪收入2000余万元,连年经营无亏损。2021年,公司按经营计划快速提升生猪养殖规模,然而事与愿违。从成本端来看,一方面,玉米、豆粕等大幅涨价推升饲料成本;另一方面,在上半年的出栏肥猪中,外购仔猪占比较多,故整体养殖成本偏高。从销售情况看,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迅猛,7月末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提前半年实现了恢复目标,全国生猪市场也因此出现量足价跌的局面。生猪价格已经接近跌破成本线,这就意味着养得越多亏损越大。
养殖效益的大幅下降让企业被迫调整了生产规模,同时也严重打击了企业复养、增养的信心。尽管企业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生猪期货已上市,但对于边境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市场却有不少困难。一方面,由于周边金融机构分支少,对期货知识及套保操作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在行业低迷、经营困难时期,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一旦投入期货市场随时有可能面临追加保证金风险,给企业带来极大压力。所以,直接利用期货套保操作规避价格风险的想法最终让企业望而却步。
利用期货工具,企业度过“寒冬”
正当该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南华期货与之取得了联系。在了解到企业当下面临的困难后,为深入促进中小养殖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扩大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三农”覆盖面,南华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南华资本团队决定利用“保险+期货”模式帮助怒江建浩度过“寒冬”。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南华期货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怒江建浩提供了一份生猪价格保单。
南华团队组织了一系列针对生猪期货及衍生品的培训,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怒江建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猪肉“量足价跌”,而试点项目启动时,生猪现货销售价格已接近该企业的养殖成本。在“猪周期”尚未结束的背景下,短期的政策调控可能会引起生猪价格反弹。面对这令人上下为难的行情,团队设计了具有“控本增效”的增强亚式期权保险产品。
“传统的亚式期权保险产品容易因为市场振荡被抹平赔付,按照增强亚式期权保险合约条款约定,结算价格采取保险期间内每日收盘价和保障价格的较小值的算术平均值。项目产品承保后,若生猪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能保障和传统保险产品一样的赔付效果;若生猪期货价格下跌或振荡不定,企业可获得在价格下跌时段的补偿,涨价时怒江建浩正常销售生猪,保留利润收入。”南华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10月8日,该项目保单到期,保险期内生猪产能充足,冻猪肉库存仍未消化,市场上猪肉供大于求,猪肉价格持续下行,保险触发理赔,项目组快速启动理赔程序,向怒江建浩支付赔款149.9万元,高额的理赔金额为养殖企业抵御了这波“寒潮”。
项目的显著效果增强了养殖企业增养的信心、为乡村中小微养殖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事实上,乡村中小微生猪养殖企业大多数对金融工具认识不足,但熟悉养殖保险,生猪期货未上市前,传统的价格保险定价难,理赔依据不够公允透明,行情不好时保险公司不愿承保,往往不能完全有效保障养殖企业的利益。这次通过期货定价的保险产品更有力度,不仅使怒江建浩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时候仍有扩产的信心,缓和了猪周期的负面影响,也解决企业不会套保、现金流紧张的难题。
多元化服务模式,助力实体经济
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推进期货及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南华期货相关负责人总结出三点经验:
一是期货及衍生工具通俗化有利于中小企业认知。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架构单一、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的状况,加之缺少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对金融知识认知程度有限,往往无法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在开展试点过程中,我们努力学习换位思考,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打开企业的知识盲区,利用“保险”概念定义企业的市场风险,并提供了有价值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的过程,是使企业信赖期货行业、强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敲门砖”。
二是风险管理非“保本”工具。无论是期货套保、金融衍生品,还是“保险+期货”业务,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落实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风险经营者均产生了保护作用,使企业经营在不利环境下获得缓冲。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仅仅应对市场不利行情的工具,是成本支出,并非存款,想单纯从期货(权)套保工具上获得保本效果的想法是错误的风险管理思维,期货及衍生品作为一种控本增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成本预算范围内把自身难消化掉的风险转移投入期货衍生品市场,从而达到整体效用最大化的效果。
三是定制化服务助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服务实体企业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以企业实际风险管理需求为前提,深入了解企业内控规则严守套保原则,并前瞻性考虑细节问题,将期货较好地和企业经营结合。在服务中小企实体经济过程中,需要结合原有盈利模式及经营痛点,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通过产品创新帮助中小企业“趋利避害”,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并完成转型升级。
“未来,南华期货将不断深入服务中小企业,利用专业优势、创新产品以及多元服务模式,引导中小企业重视风险管理业务,加快自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加良性、更高质量的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养殖效益下降,行业面临困境
怒江建浩养殖基地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白羊村内,依托兰坪县宜牧的地缘环境特点和优势,怒江建浩集中发展峡谷特色生态农业养殖。“我们园区内主要有3个生猪养殖场,每年大概出栏76000头猪,还有一个可养殖2万头猪的育肥场正在建设,即将投入使用。”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2020年,怒江建浩销售生猪收入2000余万元,连年经营无亏损。2021年,公司按经营计划快速提升生猪养殖规模,然而事与愿违。从成本端来看,一方面,玉米、豆粕等大幅涨价推升饲料成本;另一方面,在上半年的出栏肥猪中,外购仔猪占比较多,故整体养殖成本偏高。从销售情况看,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迅猛,7月末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提前半年实现了恢复目标,全国生猪市场也因此出现量足价跌的局面。生猪价格已经接近跌破成本线,这就意味着养得越多亏损越大。
养殖效益的大幅下降让企业被迫调整了生产规模,同时也严重打击了企业复养、增养的信心。尽管企业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生猪期货已上市,但对于边境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市场却有不少困难。一方面,由于周边金融机构分支少,对期货知识及套保操作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在行业低迷、经营困难时期,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一旦投入期货市场随时有可能面临追加保证金风险,给企业带来极大压力。所以,直接利用期货套保操作规避价格风险的想法最终让企业望而却步。
利用期货工具,企业度过“寒冬”
正当该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南华期货与之取得了联系。在了解到企业当下面临的困难后,为深入促进中小养殖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扩大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三农”覆盖面,南华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南华资本团队决定利用“保险+期货”模式帮助怒江建浩度过“寒冬”。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南华期货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怒江建浩提供了一份生猪价格保单。
南华团队组织了一系列针对生猪期货及衍生品的培训,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怒江建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猪肉“量足价跌”,而试点项目启动时,生猪现货销售价格已接近该企业的养殖成本。在“猪周期”尚未结束的背景下,短期的政策调控可能会引起生猪价格反弹。面对这令人上下为难的行情,团队设计了具有“控本增效”的增强亚式期权保险产品。
“传统的亚式期权保险产品容易因为市场振荡被抹平赔付,按照增强亚式期权保险合约条款约定,结算价格采取保险期间内每日收盘价和保障价格的较小值的算术平均值。项目产品承保后,若生猪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能保障和传统保险产品一样的赔付效果;若生猪期货价格下跌或振荡不定,企业可获得在价格下跌时段的补偿,涨价时怒江建浩正常销售生猪,保留利润收入。”南华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10月8日,该项目保单到期,保险期内生猪产能充足,冻猪肉库存仍未消化,市场上猪肉供大于求,猪肉价格持续下行,保险触发理赔,项目组快速启动理赔程序,向怒江建浩支付赔款149.9万元,高额的理赔金额为养殖企业抵御了这波“寒潮”。
项目的显著效果增强了养殖企业增养的信心、为乡村中小微养殖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事实上,乡村中小微生猪养殖企业大多数对金融工具认识不足,但熟悉养殖保险,生猪期货未上市前,传统的价格保险定价难,理赔依据不够公允透明,行情不好时保险公司不愿承保,往往不能完全有效保障养殖企业的利益。这次通过期货定价的保险产品更有力度,不仅使怒江建浩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时候仍有扩产的信心,缓和了猪周期的负面影响,也解决企业不会套保、现金流紧张的难题。
多元化服务模式,助力实体经济
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推进期货及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南华期货相关负责人总结出三点经验:
一是期货及衍生工具通俗化有利于中小企业认知。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架构单一、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的状况,加之缺少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对金融知识认知程度有限,往往无法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在开展试点过程中,我们努力学习换位思考,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打开企业的知识盲区,利用“保险”概念定义企业的市场风险,并提供了有价值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的过程,是使企业信赖期货行业、强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敲门砖”。
二是风险管理非“保本”工具。无论是期货套保、金融衍生品,还是“保险+期货”业务,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落实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风险经营者均产生了保护作用,使企业经营在不利环境下获得缓冲。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仅仅应对市场不利行情的工具,是成本支出,并非存款,想单纯从期货(权)套保工具上获得保本效果的想法是错误的风险管理思维,期货及衍生品作为一种控本增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成本预算范围内把自身难消化掉的风险转移投入期货衍生品市场,从而达到整体效用最大化的效果。
三是定制化服务助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服务实体企业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以企业实际风险管理需求为前提,深入了解企业内控规则严守套保原则,并前瞻性考虑细节问题,将期货较好地和企业经营结合。在服务中小企实体经济过程中,需要结合原有盈利模式及经营痛点,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通过产品创新帮助中小企业“趋利避害”,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并完成转型升级。
“未来,南华期货将不断深入服务中小企业,利用专业优势、创新产品以及多元服务模式,引导中小企业重视风险管理业务,加快自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加良性、更高质量的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