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8日,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诞生,截至目前已运行半年。四川被纳入生猪期货交割区域,新希望六和、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两家川企登上指定交割仓库名单。
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人们期待期货市场能有助于平抑价格波动。现在,猪价持续低迷,抑制“猪周期”,期货市场是否起到了作用?
功能:发现未来价格,平衡供需关系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生猪期货累计成交量156.9万手,成交额达5731.6亿元,日均持仓2.5万手。6月单月成交额达到2175.79亿元,环比上涨297.67%。
多数头部养殖企业已逐步参与利用生猪期货。至少12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发布了参与生猪期货相关业务的公告,近70家养殖企业参与期货交易。
生猪养殖前20家龙头企业中,19家向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交了交割仓库申请材料,11家成为生猪期货交割仓库。中粮期货董事总经理慈焕玉评价,生猪期货自上市以来运行平稳,产业相关企业也显示出一定的积极性。
企业关注的背后,是对生猪期货抑制“猪周期”影响的期待。猪周期循环过程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造成猪周期的原因其实就是市场供给和需求信息不对称,供给往往滞后于需求。”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分析说,期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功能,能缓解信息的不对称。
“期货交易是公开进行的、对商品在未来某一时间交割的合约交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点,通过公开竞价形式产生对未来价格的不同看法,能够综合反映出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价格走势的预期和供需判断。”慈焕玉解释,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期货本身作为金融工具,还具有规避价格风险的功能。
效果:“熨平”效果不明显,参与度待提高
“连跌22周后,终于看到小幅反弹,目前是18695元/吨。”苏鹏是一位期货公司的交易总监,他手里的相关业务几乎与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同步开启。短短几个月间,他见证了生猪期货主力2109合约价格从30680元/吨的历史高位跌到不足18000元/吨。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吻合,是否说明期货对“猪周期”起到了“熨平”价格的作用?
业内人士并不这么认为。“目前看来,生猪期货平抑猪周期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华西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衍生品部负责人张一苇坦言,“目前我国猪周期为3-4年,参照美国生猪期货的发展历史,生猪期货会助推产业一体化,进一步延长猪周期时间变长至7-10年。”
为何作用不明显?
“生猪期货上市时间较短,相关方参与度还不怎么高,需要进一步增强认知。”张一苇认为,整个生猪产业链参与度越高,价格发现功能才能越充分,市场博弈才能越充分,从而助推猪价在成本线以上一定水平浮动,稳定猪价。
“参与度不高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生猪养殖企业。”有期货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随着9月份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交割完成,前期直接进场的生猪养殖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较好,但仍有大部分养殖企业没有专业的期货团队,较难直接参与场内交易,需要借助场外期权或者生猪保险+期货等形式“以迂为直”。
建议:企业购买期货产品,可给予补贴
如何使生猪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稳定猪价?
“鼓励生猪产业链充分借助生猪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有专业期货交易能力的企业可以采用场内期货的方式参与,不具备专业能力的养殖企业可以采取场外期权或者保险+期货的方式参与。”张一苇建议。
王赤坤则认为,能够把生猪期货作为平抑猪周期和有效避险工具的只有大机构,目前生猪期货更多是帮助养殖机构避险,很难直接改变猪周期。“目前,我国的猪肉消费市场和猪饲料市场较为分散,以猪肉供应为例,既有大型养猪企业,又有散户。大型养猪企业有猪肉和猪饲料供求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较容易制定生产经营计划。但这对散养户来说很难,容易造成供求的错配,导致供求失衡。此时,由政府统一采集、统计、分析、汇总和发布散户养殖的信息的话,就能减少错配和错位的发生。”
有专家提出,可以类比财政补贴企业购买价格险和养殖险的做法,对于企业开展场外期权或者生猪保险+期货予以财政补贴,提高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意愿。
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人们期待期货市场能有助于平抑价格波动。现在,猪价持续低迷,抑制“猪周期”,期货市场是否起到了作用?
功能:发现未来价格,平衡供需关系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生猪期货累计成交量156.9万手,成交额达5731.6亿元,日均持仓2.5万手。6月单月成交额达到2175.79亿元,环比上涨297.67%。
多数头部养殖企业已逐步参与利用生猪期货。至少12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发布了参与生猪期货相关业务的公告,近70家养殖企业参与期货交易。
生猪养殖前20家龙头企业中,19家向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交了交割仓库申请材料,11家成为生猪期货交割仓库。中粮期货董事总经理慈焕玉评价,生猪期货自上市以来运行平稳,产业相关企业也显示出一定的积极性。
企业关注的背后,是对生猪期货抑制“猪周期”影响的期待。猪周期循环过程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造成猪周期的原因其实就是市场供给和需求信息不对称,供给往往滞后于需求。”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分析说,期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功能,能缓解信息的不对称。
“期货交易是公开进行的、对商品在未来某一时间交割的合约交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点,通过公开竞价形式产生对未来价格的不同看法,能够综合反映出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价格走势的预期和供需判断。”慈焕玉解释,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期货本身作为金融工具,还具有规避价格风险的功能。
效果:“熨平”效果不明显,参与度待提高
“连跌22周后,终于看到小幅反弹,目前是18695元/吨。”苏鹏是一位期货公司的交易总监,他手里的相关业务几乎与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同步开启。短短几个月间,他见证了生猪期货主力2109合约价格从30680元/吨的历史高位跌到不足18000元/吨。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吻合,是否说明期货对“猪周期”起到了“熨平”价格的作用?
业内人士并不这么认为。“目前看来,生猪期货平抑猪周期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华西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衍生品部负责人张一苇坦言,“目前我国猪周期为3-4年,参照美国生猪期货的发展历史,生猪期货会助推产业一体化,进一步延长猪周期时间变长至7-10年。”
为何作用不明显?
“生猪期货上市时间较短,相关方参与度还不怎么高,需要进一步增强认知。”张一苇认为,整个生猪产业链参与度越高,价格发现功能才能越充分,市场博弈才能越充分,从而助推猪价在成本线以上一定水平浮动,稳定猪价。
“参与度不高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生猪养殖企业。”有期货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随着9月份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交割完成,前期直接进场的生猪养殖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较好,但仍有大部分养殖企业没有专业的期货团队,较难直接参与场内交易,需要借助场外期权或者生猪保险+期货等形式“以迂为直”。
建议:企业购买期货产品,可给予补贴
如何使生猪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稳定猪价?
“鼓励生猪产业链充分借助生猪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有专业期货交易能力的企业可以采用场内期货的方式参与,不具备专业能力的养殖企业可以采取场外期权或者保险+期货的方式参与。”张一苇建议。
王赤坤则认为,能够把生猪期货作为平抑猪周期和有效避险工具的只有大机构,目前生猪期货更多是帮助养殖机构避险,很难直接改变猪周期。“目前,我国的猪肉消费市场和猪饲料市场较为分散,以猪肉供应为例,既有大型养猪企业,又有散户。大型养猪企业有猪肉和猪饲料供求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较容易制定生产经营计划。但这对散养户来说很难,容易造成供求的错配,导致供求失衡。此时,由政府统一采集、统计、分析、汇总和发布散户养殖的信息的话,就能减少错配和错位的发生。”
有专家提出,可以类比财政补贴企业购买价格险和养殖险的做法,对于企业开展场外期权或者生猪保险+期货予以财政补贴,提高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