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诊断
对该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分清主次,充分利用获得的素材,认真进行细致分析,既要考虑传染性因素,又要现场认真细致检查,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找出环境条件、营养、管理、病原等致病因素,在众多的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
5.防制对策
5.1免疫预防
5.1.1应用商品疫苗重点考虑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猪圆环、猪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病等病的免疫。
5.1.2应用自家苗请求正规疫苗的生产单位,采集典型病死猪有明显病变的器官,制成灭活苗注射。
5.1.3应用“感染物质”进行返饲即用本场感染猪的粪便或有病变的组织器官,饲喂配种前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但应注意有散菌、散毒的危险性,需配合隔离消毒、加药等方法加以控制。
5.1.4使用血清选老龄健康母猪或病愈猪无菌采血,析出血清后,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供预防和治疗。
5.2药物控制
药物防治对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并应遵照以下原则:(1)药物预防优于治疗,选用敏感药物,要早用药、药量足、疗程够,时机恰当。对于病重猪由于疗效差、费用高等因素,应放弃治疗做无害化处理。(2)繁殖猪群是重点,小要疏漏掉种公猪。应从后备猪阶段做好,怀孕及分娩前后是关键,可使用药物拌料,连用7d。(3)初生仔猪实行保健计划,可用长效抗菌药物,在仔猪出生后3, 7, 21d做3针保健。(4)仔猪断奶、转群或有其它应激因素时,易引发,此时可用多维素饮水,以减少应激。(5)怀孕猪产前7---14d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以减少仔猪蛔虫性肺炎的发生。怀孕猪进入产房应清洗全身,并做乳房区消毒。(6)对发病严重的猪群,可配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5.3加强饲养管理
(1)改善养殖环境和设备,优化养殖模式。目前养殖环境的严重恶化给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别是中、小猪场及散养猪户的情况更为严重,且遍及各地,病死猪及其肉类流入市场。养殖模式的优化,饲养环境的改善和养殖设施的改革是控制或减少呼吸综合征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2)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比购入隐性感染猪。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3个月,确定无疫病后,混入1, 2头本场的淘汰种猪,使其对本场微生物群体适应,获得相应的抗病力后方可混群饲养。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避免小同来源的猪只混群。(3)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舍(3周)和保育后期舍(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4)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因的传入和传播,消毒时可以选用高效、长效的消毒剂。(5)提供猪群小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受轻度污染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6)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只用药物预防更为有效。(7)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8)根据气温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