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猪流行性腹泻
发生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份间多发,夏季偶尔会发生,各阶段猪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生腹泻,病猪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与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较为缓和,1周龄内仔猪死亡率较低。
1.1.6 猪轮状病毒
早春和晚冬季节多发,以10-20日龄仔猪易感,多为散发。仔猪表现为呕吐、腹泻,粪便黄白色或黑色、呈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日龄和环境条件,特别是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病死率高。病变仅限于消化道,胃弛缓,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液状,灰黄或灰黑色。
1.1.7 猪伪狂犬病毒
主要通过垂直感染,有繁殖障碍现象、神经症状及体温升高症状。主要发病诱因是母猪的隐性带毒及仔猪的免疫力低下。近年来伪狂犬还出现了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其中以致使5-15日龄产房仔猪发生黄色油亮腹泻为常见形式,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率高,即使耐过,断奶后多发育不良,呼吸道疾病多,饲料报酬率低,有的成为僵猪。此外仔猪感染猪瘟病毒或接种猪瘟病毒应激时也会腹泻,应做好相应鉴别工作,因非典型病因,故不单独列出。
1.1.8 猪球虫病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致的一种原虫病, 对肠上皮细胞造成损伤而引起仔猪腹泻,病猪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和发育迟钝,有时引起死亡,是引起7-15日龄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仔猪下痢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为主要特征, 故又称“十日龄腹泻”。夏季高温高湿季多发,如果混合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损失则更为严重。
1.2 非传染性腹泻
1.2.1 母猪因素
分为母猪的泌乳量与母乳的质量两个方面。①母乳的泌乳量:一种是泌乳充足、乳脂率较高的母猪,由于仔猪吃乳过量,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或少乳的母猪会导致仔猪低血糖性腹泻,同时由于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也会导致生理机能下降而引起腹泻。②母乳的成分:母猪在泌乳期采食量不足时,会分解体脂肪提供乳脂,体脂为长链脂肪酸,仔猪不易消化吸收长链脂肪酸,却能给肠道后段的有害微生物提供营养,造成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仔猪腹泻。母猪发生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产后发热或采食含霉菌毒素的饲料,乳中的有害微生物含量多,仔猪采食后,在仔猪胃内引起乳变质,也会引起仔猪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