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了七八万了。”由于卖降不卖涨的心理,王维东对没挠 住去年12月份的行情有点悔恨,“2月底开始卖了七八十头,猪价降至5块多时又卖了八九十头。现在还有八九十头大的。母猪38头,没有剔除 好多。”
让夏秀英恼火的是,猪价在归落,大宗原料价格却在上涨。最近,养猪网,玉米每吨涨了40元,豆粕涨了200多,还买不来 货。
虽然养猪多年,规模也在连续扩大,但谈来 对猪价的预期,王维东坦承依然是“跟着感觉走”。
赔得最惨的不是这一次。
2003年猪价暴跌,毛猪每斤才2元钱。“当时我们两口子年轻,家里也没什么家底。亏得没办法了,把街上带铺面的门面房都卖了,只卖了3万块钱,没办法,等钱买饲料。”夏秀英归忆。
在生猪市场闯荡多年,夏秀英对猪价的判定 也只是“上半年降、下半年归升”。因此,去年她家还特意补栏了20头母猪。这无疑加重了今年的缺失 。“哎,这猪价,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也有踩对点的时候。
2007年趁生猪价格跌来 谷底的时候,夏秀英家剔除 了肉质不好的太湖猪,引进20多头三元杂交猪。在今年猪价下滑时,品种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价格要比一样 土猪每斤高出两三元钱。”说来 这,她骄傲地说:“我们养的三元杂交猪,品种好,喂的也是从新疆拉来的优质玉米,肉质好。再加上我们卖给定点屠宰场,收购价格相对高。”
面对生猪价格的起起落落,夏秀英认为,自家之所以能闯荡过来,“科学”养殖功不可没:建设标准化猪舍,压缩人工费;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学会自繁自养,不仅减少了成本,还降低了买来 疫病小猪的风险……
“但仅凭这些办法,也没有‘必胜’把握,关键还是看猪价,可猪价啥时才有个谱呢?”夏秀英很困惑。
“所以,亏也要卖,不然,饲料越来越贵,养得越大亏得越多,背时哟。”她苦闷地说。“猪儿长肥了卖不脱,最多还能保持1个月。”
散户:船小好掉头
喂猪投入少,但在应付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上毫无抗击能力
大化镇明朗村1组村民杨子明把从山上打来的猪草,倒进母猪圈里,隔壁圈舍里3头育肥猪闻来 青草香味,叫了起来。
“现在价钱不好,只能打些猪草,给它们充充饥。一天能食 一顿包谷、潲水就不错了。”看着饿得嗷嗷叫的猪,杨子明心里有点伤心。“要是价钱好,买些饲料喂喂就能出栏了。”
杨子明老两口在家带孙娃,顺带着养几头猪。不算人工费,卖猪也随行就市,谈不上靠养猪挣钱。“现在平坝上很多人都不养猪了,只有山上还有少数人家养猪。”
“散户养殖除了用副产物喂猪,可以减少一点投入,在应付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上毫无抗击能力。”仁寿县畜牧兽医局党委书记杨学文说。现在,仁寿40%农户都没有养猪了。散户养猪主要是喂年猪,有的老年人连年猪都不喂了。
“年纪大了,不搞点养殖,还能干啥呢?”杨子明看来 周围有养猪户转行养羊养牛,他也动了心。
事实上,猪肉价格的不断下滑,引起了仁寿县委县政府以及当地畜牧部门的高度器重。今年年初,仁寿县畜牧兽医局就启动了《建设畜牧产业五大基地的规划》。这个规划除了注重传统的生猪产业升级外,更提倡转型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饲畜养、节粮型的畜牧业。
杨学文介绍说,为了保证规划的实现,该县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吸引和激活社会、民间资本进入现代畜牧产业领域。同时,也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加大县级财政扶持,并且强化服务,主动培养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建立饲料、养殖、加工、储藏、营销等环节合理的市场风险分摊机制,提高各环节的风险预防 能力。
有了政府的引导,杨子明准备调转船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