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营养膳食平稳 为标准,那么中国很多肉生产出来都是余外 的。如果以人最大食 肉量为标准,又还远远不够,很多偏远地区甚至还食 不上肉,甚至连茶叶蛋都买不起。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又有谁晓 道中国有多少人口?最基本的数据都难以据统计清楚,肉类需求量就更难以运算 了。
如此看来,中国内类需求量就是个迷,那市场供需该以什么为参考,以市场价格?未来可以预见,“肉贱伤农、肉贵伤民”将会无限循环下去。
5、H7N9来源之谜?
H7N9病毒来 底是由家禽传给人,还是由人传染给家禽?虽然目前H7N9风波渐熄,但家禽业从事件伊势就一路喊冤的问题仿佛仍旧 无解。“人源H7N9与禽源H7N9并不相同”,“作为‘高危人群’的鸡农很少发生感染”,“禽场中几乎检测不来 H7N9”……家禽业的各种声音仿佛有理有据,但相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的举动反映了政府对此“动摇不移”,“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而家禽业也只能默默承担 H7N9带来的“无妄之灾”。
一个名字真的能给产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么?原创 虽然有许多专家曾一再表态,认为改名与否并不重要,但“猪流感”改名的事例在先,家禽业怎能容忍喊冤的同时遭受庞大的缺失 。“即便有馒头并不算小康,请先给我用来解决温饱”,逆境中的家禽业依旧在争取自己的清白。
值得注意的是,H7N9并没有像非典一样从此销声匿迹,它依旧在各地零星散发,危机仍旧 存在。今年冬天,H7N9还会再大规模爆发么?届时,H7N9的来源能否得来 科学的定论?家禽业是不是还要连续 戴着这顶深重的帽子,再次陷入危机?
6、养多少只鸡更赚钱?
在家禽从业者中流传一个段子,“养50只鸡赚100块,养100只鸡也只能赚100块,但如果养200只鸡,可能就得赔进去100块”。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家禽业也存在“鸡周期”。鸡价时好时坏,让人捉摸不透。
行情好时立马补栏,待来 出栏时只能获得被“稀释”之后的微薄利润。 虽然大部分从业者已经认识来 了这种市场规律,但“眼巴巴”望着别人大把赚钱,心里总会有点痒痒。于是,家禽业者也跟炒股似的,大部分人高买低卖,收益甚少。再加上禽流感偶有发生,养鸡仿佛成了一项高风险、低归报的产业。
然而,无论市场如何转变,总有部分养鸡人能“劫后余生”,并“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鸡价猛涨,你是乐意养50只鸡稳中求进,还是乐意养100只鸡豪赌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