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独家分析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盐碱地变良田 牧原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探访吉林大安盐碱地改良的生态奇迹

来源: 中国养猪网   2025-08-14 17:08:49   查看:  次

  当无人机的镜头掠过吉林省大安市一片片泛着涟漪的水田,很难想象四年前这里还是白茫茫的盐碱荒滩。在“两山理论”提出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吉林大安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用养猪场的水肥改良盐碱地,让白花花的荒滩长出沉甸甸的稻穗,更串起一条“企业增效、农民减投增收、粮食增产”的神奇链条。

治理前的盐碱地

治理后的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

盐碱地变良田

  在吉林大安这片广袤无垠的盐碱滩涂上,如今可以看到一片片嫩绿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纵横交错的沟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波光粼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新生。牧原集团正以科技的力量和强烈的企业使命感,致力于重塑这片土地的生命力。

  我国目前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约1.85亿亩,是重要的“潜在粮仓”。近年来牧原集团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种养循环模式,致力于将农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安牧原绿色低碳种养循环示范项目于2019年9月开始启动,总占地面积1240亩,分为猪粪尿发酵水肥对盐碱地治理研究实验区和种养循环种植示范区两大板块。通过独创的“养殖-水肥-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将生猪养殖产生的猪粪尿转化为滋养土地的“黄金水肥”,让原本白花花的盐碱地焕发新生,并带动周围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经检测数据显示,大安牧原种养循环种植示范区的土壤pH值从2019年的10.3,降至2024年的8.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近2倍,盐分含量由4‰降至1‰。“以前刮阵风都能卷起一层碱面子,现在空气里都是稻花香。”农户指着眼前被治理过的盐碱地感慨道。

减投增收:水肥还田的致富密码

  在吉林大安的盐碱地改良现场,一段由当地农户自发创作的朴实口号,道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与乡村振兴的希望:

  “水肥就是好,盐碱全撵跑;牧原员工辛苦了,大家都说你们好。中国农业加油!牧原农业加油!”这段带着泥土芬芳的顺口溜,如今在村头巷尾广为流传。

  几年前,一位敢闯敢试的种植户马占龙揣着忐忑心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全村人都还在观望,毕竟谁也没接触过水肥种植水稻,”他至今记得初见牧原农艺师的场景:烈日下,这个身穿小红衣的青年人胶靴都不穿,裤脚挽得老高,一脚就扎根下田,弯腰查看稻苗长势。“看他比较专业,再加上对牧原的农艺师比较信任,我就跟着试试。”农户回忆道。这个决定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种植习惯。


种植户马占龙在田间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牧原水肥的受益者,当地农户谷景龙也向记者透露,用牧原水肥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化肥使用量,通过水肥的治理与改造,盐碱地的化肥使用量可减少一半,甚至能降低2/3,大大降低了种地成本;二是提高产量,丰产增收,一垧地(15亩)能够多产2000-3000斤,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算下来一亩地能够减投增收300多块钱。在减投增收的双重提升下显著增加当地农户的种植效益。

种植户谷景龙在田间接受媒体采访

  大安牧原在开展养猪业务过程中,始终秉承“猪养田、田养猪”的绿色可持续理念,将高效养殖与传统种植有机融合,减少化肥施用,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帮助农民减投增收。截至目前,大安牧原累计铺设支农管网28.6万米,覆盖农田5.8万亩,亩均助农减投增收200元,共计为周边农户减投增收821.9万元,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生态环境。
 
攻坚先锋:党亚博团队的坚守

  2022年,农艺师党亚博来到大安牧原全面接手盐碱地改良工作。面对大安当地盐碱化耕地的现状,他深知加强现有盐碱地改造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在公司的支持下积极开展与吉林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

牧原农艺师党亚博在试验田追踪水稻生长情况

  在与吉林水稻研究所以及吉林农大的合作中,党亚博团队不断尝试不同的施肥方式及新的水稻品种,通过追踪实验作物的长势状态,进而筛选出抗碱、抗盐的水稻品种,有助于新开发盐碱地的增产稳产,获得更高效益,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扎根于吉林大安的“盐碱滩涂”,党亚博团队致力于改良盐碱地并提升水稻产量。如今在他们的带领下,盐碱滩涂田畴染绿,汩汩清流喷涌而出,在农户们的口口相传中,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参与到种养循环模式中来。

  从“风吹白碱起”到“稻浪翻金黄”,牧原用五年时间在吉林大安的盐碱地上书写了种养循环的奇迹,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助推者。

  以科技为笔,绘就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站在“两山理论”二十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大安牧原绿色低碳种养循环示范项目展现出多重时代价值,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开创“企业增效、农民减投增收、粮食增产”的三赢格局。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