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病毒真的会发生远距离空气传播吗?
来源:杨耀智 抗非大家谈 2022-11-02 14:32:00| 查看:
次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通过飞沫、气溶胶造成疫病传播。行业的共识是猪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至于传播距离,不同文献资料、不同专家看法不一。
不少业内人士“认定”猪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并引起猪群感染。因此,猪场会随时发生新的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蓝耳病的有效控制需要使用空气过滤设备,没有空气过滤装置的猪场会因为空气传播反复感染蓝耳病。
这导致不少人在思考猪蓝耳病防控方案时,“默认”猪蓝耳病病毒会长期持续存在于猪群中,然后据此把精力基本用在了免疫和用药上。
这种现象似乎可以用佛家的术语描述:“执”或者“执念”。笔者理解的“执”就是把一个未经科学验证的观点当成做人做事的信念而坚持。一旦如此,下一个阶段大概就是执迷不悟。
鉴于空气传播距离是业内制定猪蓝耳病防控策略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猪蓝耳病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有关的“执念”进行一番剖析。
1.新冠病毒VS猪蓝耳病病毒的传播
与猪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导致猪群感染类似,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染。医生要求保持的社交距离通常是1~2米,方舱医院的设计和改建要求明确指出与周边建筑物之间间距不小于30米。需要注意的是方舱医院没有要求配备空气过滤系统,这意味着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并造成感染的距离不会超过30米。
在任何感染途径下,易感动物发生感染是需要病原量达到或者超过某一感染阈值的,抛开感染剂量谈远距离空气传播是不严谨的。动物有天然屏障的保护,单个或者少量病毒粒子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必然引起动物的感染。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在空气中的传播不像士兵打枪或者发射炮弹,几百米的距离内粘上就死、碰上就亡。猪蓝耳病病毒与新冠病毒等病原在呼吸道传播途径上类似,至少是应该满足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共同原则。
为什么兽医领域这些病原的传播距离通常要比人医报道的更远?是人医的理论与实践出了问题,还是兽医的认知发生了偏差?笔者更相信人医的观点。远距离空气传播的观点违背了传染病的基本传播规律。猪蓝耳病病毒不太可能在几百米外仍能造成感染。
2.生物安全漏洞更有可能是蓝耳病毒感染的罪魁祸首
猪蓝耳病病毒能够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蓝耳病的结论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在非瘟疫情爆发前很难回答。
现在再来反思前非瘟时代的猪场生物安全,是存在大量漏洞的。人流、物流、车流、猪流……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找出问题:流程上的,硬件上的,人员分工上的……用最新的生物安全理念“单向、脏净分区、不交叉”来审视从前的生物安全各个环节,可以用错漏百出来形容。而任何一个漏洞的存在,都可能导致各种病原的进入: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
不能排除先前人们有意无意地把人流、物流、车流、猪流等生物安全方面的漏洞造成的接触感染错误地归结为空气传播。比如:猪场入口处没有条凳,员工不洗澡换衣进舍,车辆没有充分洗消,死猪车在猪场间来回穿梭,猪场间共用吨包料袋,引进阳性精液甚至直接引入阳性后备猪等等,在笔者看来,这些风险更有可能是导致猪群发病的“凶手”。这些漏洞从前确实存在于绝大多数猪场。但那时大家忽视了这些环节的漏洞。
在前非瘟时期,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做了生物安全,还感染猪蓝耳病病毒?”于是唯一看上去合理的解释就是空气传播。“远距离空气传播”刚好“完美”地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心理:空气传播没法防,所以没有人需要对猪蓝耳病的发生负责,能做的是通过疫苗和药物减少损失。
反观现在非洲猪瘟背景下,任何想要有猪可养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全力以赴把这些漏洞堵上。非洲猪瘟席卷而来,国内养猪业经过几年艰难突围,迎来浴火重生。客观地讲,现在国内猪场的整体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是居世界前列的。
在完善了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同时又排除了远距离空气传播的固有观念后,我们发现,猪场长期保持猪蓝耳病阴性是可能且现实的。
3.某些蓝耳病阴性猪场佐证了病毒不会远距离空气传播
笔者经历的一个7500头规模的猪场自2020年初投入使用至今始终保持蓝耳野毒阴性状态。另外两个2500头规模的猪场自2021年底投入使用至今同样保持野毒阴性状态。
事实上,在后非洲猪瘟时代,确实能看见不少复产的猪场长期保持猪蓝耳病阴性状态。这些猪场与周边猪场间距也就500~1000米,既没有建在周围几十公里荒无人烟沙漠里,也没有使用空气过滤装置,且生物安全条件属于当前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些猪场如果能长期保持阴性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猪蓝耳病病毒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的结论需要重新审视。
4.猪蓝耳病的净化时机
猪蓝耳病的长期存在造成了巨大的行业资源浪费,这种情况在以免疫和用药为主的防控思路下不会得到彻底解决……最终解决猪蓝耳病要以净化为根本方向。以兽医的视角看,任何一个重大动物疫病,净化永远都是成本最低的防控方案。
既然行业整体的生物安全水平满足了条件,同时纠正了猪蓝耳病病毒可通过空气进行远距离传播的认知偏差,而净化的综合成本最低;所以猪蓝耳病的净化是当务之急。其实不止是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等重要疾病的净化,也随着后非洲猪瘟时代整体生物安全水平的提升迎来了机遇期。
专家点评
文章首先指出行业存在的一种常见观点:猪蓝耳病病毒可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并引起猪群发病。这种观点的广泛存在,导致行业形成了以免疫和用药为主的猪蓝耳病防控思路。
随后,文章对此观点进行了三点反思。
首先,对照新冠病毒,人医认为其有效空气传播距离低于30米。猪蓝耳病病毒在空气传播上与其类似,不可能传播过远。
其次,指出人们对猪蓝耳病病毒远距离空气传播的认知可能源于在前非洲猪瘟时代对猪场生物安全理解的不足,将因生物安全漏洞导致的感染错误地归结于远距离空气传播。
最后,指出当前不少猪场在完善了生物安全体系的情况下,不需要空气过滤系统而能长期保持蓝耳阴性状态。
结合净化成本最低的行业共识,最终得出结论:猪蓝耳病净化的行业窗口期已经来临。
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推理,否定了猪蓝耳病病毒可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进而指出行业层面实施净化蓝耳的条件已经具备。有自己的观点,供同行讨论参考。
审稿专家:陈芳洲、张交儿、黄良宗、娄高明
点评专家:娄高明
编辑:冯亚敏(河北方田)王恩慧(猪易网)
审核:仇华吉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