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支原体肺炎(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PEP),俗称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的,以咳嗽、气喘、生长发育缓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猪支原体肺炎是猪场常见的慢性消化性疾病,严重威胁猪群健康和生长性能。当前,猪支原体肺炎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呈现高发态势,对生猪健康养殖构成重大威胁,在养猪企业降本增效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有效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对提高猪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述猪支原体肺炎防控面临的挑战及针对性解决方案。
1 猪支原体肺炎防控面临的挑战
1.1流行广泛,感染压力大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感染率70-90%。徐丽华等2014-2018年,对浙江省不同县市的养猪场采集临床疑似病料238份,分别进行猪肺炎支原体PCR扩增,阳性数为45份,阳性率18.9%。宋志强等2016-2019年间在中国26个省级行政区375屠宰场对35995头上市肥猪进行了屠宰检查,采用Madec评分方法,中国猪群支原体肺炎平均阳性比例为67%,平均肺脏损伤Madec值为3.49。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2018-2020年对来源于27个省的989份临床样本(肺脏、脾脏、肝脏等)进行了病原检测分析,猪肺炎支原体个体阳性率2018年为7.2%、2019年为18.4%、2020年为43.8%;而支原体场阳性率2018年为14.4%、2019年为54.2%、2020年为55.6%。江苏农科院2020-2022年对49个猪场的2882份鼻拭子样品进行了猪肺炎支原体抗体slgA检测,猪场阳性率97.96%(48/49),猪群阳性率19.09%-87.50%。江苏农科院2022-2023年对50个猪场的3637份猪鼻拭子样品进行了猪肺炎支原体slgA抗体检测,猪场阳性率94%(47/50),猪群阳性率15.79%-76.36%,平均阳性率43.66%(与送检猪日龄有关);同时对猪鼻拭子样品进行了猪肺炎支原体核酸,其检测阳性率普遍低于黏膜抗体阳性率。由此可见,猪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猪群广泛存在,感染压力大。
1.2严重危害猪群健康,降低猪群生产性能,经济损失巨大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首发病原和核心病原,常被称为“钥匙病”。Mhp进入呼吸道后,黏附于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导致纤毛摆动停滞、粘结甚至大面积脱落。支原体的侵袭使呼吸道黏膜受损,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幅降低,为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的侵入提供了便利。
研究表明,先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再感染猪蓝耳病,比单独感染猪肺炎支原体或猪蓝耳病所引起的肺炎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促进猪圆环病毒2型(PCV2)相关的肺部和淋巴组织病变,提升PCV2病毒载量,延长感染时间。另有研究证实,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流感等均可促进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据报道,日增重可降低17%,饲料转化率可降低14%,猪群均匀度差,出栏天数延长7至14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宏超教授的报告指出,猪肺炎支原体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单纯感染损失5-10元/头,一旦与蓝耳病、圆环病毒共感染,损失暴增至78-200元/头。
1.3 Mhp造成持续性感染,防控难度大
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抑制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导致持续感染。有文献报道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其排菌时间高达240天。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定植在鼻腔上皮和气管上皮细胞,一般抗生素很难达到靶细胞位置,不能消除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也不能阻挡垂直传播。
1.4支原体疫苗高滴度培养难,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很高的生产工艺水平
支原体疫苗免疫能显著降低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降低肺脏中支原体的含量,减轻肺脏损伤;可以降低猪群的排毒量,降低猪群的感染水平,对PRDC的预防与控制起关键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产性能(提高日增重、改善料肉比等)。然而,支原体无细胞壁,生长缓慢,大规模高滴度培养难度大;支原体培养基营养丰富,需添加10-20%的血清,这对抗原纯化构成巨大挑战。此外,支原体灭活苗的佐剂对免疫效果影响显著,筛选佐剂需大量研究。
1.5支原体疫苗效果评价难
猪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水平与保护率不成正相关,其免疫效果主要取决于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检测难度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需负压动物房,操作繁琐,成本高昂。通过免疫猪群的临床表现和生产成绩来评价,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差异大。
2 解决方案
疫苗生产企业需不断提升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突破猪肺炎支原体的高滴度培养、高效纯化及筛选优质佐剂的技术瓶颈,并建立涵盖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全面检测评价体系。养殖企业则需对猪支原体肺炎进行综合防控,确保疫苗免疫的有效实施。疫苗企业与养殖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开展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和猪场净化合作。
2.1华派生物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技术突破
2.1.1猪肺炎支原体的高滴度培养
目前行业普遍的支原体培养滴度多在108-109 CCU/mL。华派生物通过筛选优化培养基及培养罐系统参数,成功将培养滴度提升至1010-1010.5 CCU/mL,为抗原纯化和保障成品含量达到5×109 CCU/头份奠定了坚实基础。
2.1.2抗原四级纯化工艺
支原体抗原采用连续流离心——深层过滤(滤堆)——二级过滤(滤芯)——切向流过滤的多级纯化工艺。该工艺有效去除95%以上的杂蛋白分子和小分子,内毒素含量控制在<5 EU/mL,显著提升了支原体灭活疫苗的安全性。

2.1.3优秀的佐剂
经过对30多种疫苗佐剂的筛选,最终选用复合缓释水佐剂,有效诱导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2.1.4建立检测体系标准
在CCU测定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CCU50测定方法,使抗原效价检测更加精确,减少批间差异。同时,建立了支原体的IHA方法用于体液免疫评估,建立迟发性变态反应(DTH)用于细胞免疫水平测定。标准化了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从免疫副反应观察、体重增长测定、抗体监测、攻毒后咳嗽指数测定、攻毒后肺部病变评分等多维度,全面评价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品质。

2.2防控策略
猪支原体肺炎具有持续性感染特征,猪感染后可长期排菌,200多天后仍具传染性,且常呈混合感染。防控该病需采取精准免疫、科学用药与严格生物安全三维一体的综合措施。
2.2.1精准免疫
临床常用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二者各有优劣。灭活疫苗操作便捷,免疫效果不受抗生素影响,安全性较高。选择安全、有效、稳定的支原体疫苗产品至关重要。优质疫苗能激发更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可采用双盲试验送检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DTH测定;必要时也可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

支肺通(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
后备种猪:后备培育期,免疫2次,2毫升/头。
基础母猪:根据猪群情况免疫,多数猪场无需免疫;感染压力大的猪场可在空怀期或产前3-6周跟胎免疫,2毫升/头。
仔猪:7-10日免疫,2毫升/头;感染压力大的猪场,间隔2周加强免疫一次,2毫升/头。
2.2.2科学用药
敏感抗生素可缓解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预防继发感染。根据猪群支原体感染情况,在易发阶段提前投药防控;对发病生猪及时隔离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金霉素、恩诺沙星、林可大观、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万菌素、氟苯尼考、泰妙菌素等。若母猪排菌导致哺乳仔猪早期感染,可使用泰万菌素或林可大观进行围产期保健,减少母猪排菌。
2.2.3加强猪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疫病防控的基础,也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猪场需实行分区管理,严格管控人、车、物、猪、水、料及有害生物等风险因素,采用分点饲养、批次化生产模式。隔离舍、后备猪培育舍、分娩舍、保育舍及育肥舍执行严格的批次间优进全出。严格引种,加强后备母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和驯化等。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营养,控制猪舍温湿度、密度和通风,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应激,对降低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危害至关重要。
总之,猪支原体肺炎是猪场经济效益的隐形杀手,流行范围广,感染压力大。猪场应选择高品质疫苗精准免疫,科学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强化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有条件的猪场可逐步推进支原体的净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