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兽药 > 兽药资讯 > 动保企业 > 正文

猪场如何进行蓝耳病的实验室监测

来源:华派生物俱乐部 2022-09-01 08:54:29| 查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主要造成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各种年龄猪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和猪群的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常常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蓝耳病阴性群传入蓝耳病野毒株常常造成蓝耳病的暴发;蓝耳病稳定场传入新毒株,也可以造成感染和生产成绩的波动。猪场蓝耳病的监测预警是制定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也是蓝耳病防控的重要环节。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可以从猪场生产数据、猪群健康巡视(临床症状、个体治疗反馈)、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其中,实验室监测对于猪场蓝耳病的早期预警和准确判定十分重要。

 
 01
  病原监测


  病原学监测可提供猪群感染状态和感染压力的直接证据。非瘟后很多猪场都建立了病原学检测实验室,采用蓝耳病荧光RT-PCR试剂就可以开展相应检测工作。

  1.1检测样品

  蓝耳病毒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也可以在扁桃体、口腔液、精液、脐带血、产房处理液(断尾、阉割)中检测到。发病、死亡猪的肺脏、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都是很好的样品。

  1.2采样方案

  根据猪场类型和猪群所处的阶段不同,确定采样方案。重点对后备母猪、种公猪、产房和断奶仔猪、异常猪群进行监测。

zgyzw
  1.3检测方法

  可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蓝耳病核酸检测有几个国标和行业标准供选择。荧光定量RT-PCR方法除评价蓝耳病病毒阳性率以外,还可评价其病毒载量。由于蓝耳病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有时可能会存在蓝耳病漏检的情况,核酸检测结果应该与抗体检测结果、猪群临床表现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同时,蓝耳病核酸检测的引物和探针也需要及时更新。

  1.4蓝耳病病原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化分析

  猪场监测到阳性样本,特别是猪场不稳定时,应对蓝耳病毒株进行ORF5和NSP2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确定蓝耳病病毒的毒株类型。

  
02
  抗体检测


  2.1采样方案

  可将猪群按照生产流程分为多个小群体(如将种猪分为:种公猪、后备母猪、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哺乳期母猪群),将仔猪或肉猪群按年龄阶段进行分群(如将猪群分为30日龄、60日龄、90日龄、120日龄、150日龄等小群体或按照周龄进行分群),每个阶段(每个小的群体)应采集10-15份样品,种公猪应全部采样监测。

  后备母猪入群监测,应全部采样,最好能间隔2周监测2次,蓝耳病抗体没有明显增高,病原检测阴性才可入群。

  2.2检测方法

  对蓝耳病抗体的检测常采用ELISA方法。检测蓝耳病的抗体有两类试剂,一类是检测N蛋白抗体,出现早,消失快,以IDEXX、百测、广州悦洋和北京金诺为代表;另一类是检测G蛋白抗体,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以LSI为代表。对于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选择要根据检测的目的,从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感染状态、免疫状态的对应关系,以及试剂盒的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03
  猪场蓝耳病分类及不同感染场监测的重点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将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进行分类,以指导蓝耳病的防控。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对猪场蓝耳病的分类有所差异,国内将猪场分为4类的较多。

 
  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分类zgyzw
  猪场蓝耳病不同感染状态监控重点如下:

  (1)猪场蓝耳病阴性场:以抗体监测为主,每年监测3-4次;

  (2)猪场蓝耳病阳性/稳定场种猪以抗体检测为主,病原监测为辅。采集有流产、死产的胎儿和对应母猪的血样检测;仔猪和保育猪以病原学监测为主,重点采集产床弱仔/保育病死猪检测病原。

  (3)猪场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种猪以抗体检测为主,病原监测重点采集流产死胎/产床弱仔/保育病残猪,并将分离到的病毒测序分类。

  (4)不稳定场(疫情发生场):重点采集发病猪的病料和血清检测病原,监测项目: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圆环等。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