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最新:我国非洲猪瘟防控进展

来源: 网络   2025-07-15 15:34:29   查看:  次

  非洲猪瘟(以下简称“非瘟”,ASF)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猪病。从18年开始出现至今也有5年多的时间,中间无论是大的养殖企业、大型规模场还是小规模场、小散户等几乎都有过感受。经历了高峰期,也经历了低谷期,潮起潮落,无论如何,我国的非瘟防控整体向好的方面发展,本期跟大家一起学习国内的非瘟防控进展,清晰目前的现状。

  一、我国非瘟流行阶段划分

  我国非瘟流行阶段无公认划分标准,笔者试着从非瘟对我国生猪行业发展影响的角度对我国非瘟流行阶段进行划分,供参考(表1)。

 

表1我国非瘟流行阶段的划分



  二、我国非瘟临床流行毒株的特点

  据报道,我国当前流行的非瘟病毒有基因I型和II型。传统上根据毒力划分,非瘟病毒被划分为高毒力毒株、中等毒力毒株和低毒力毒株。我国非瘟流行较为复杂,可分为单一毒株感染和多毒株混合感染,其中单一毒株感染又可分为强毒力毒株感染和低毒力毒株感染;混合感染情况更为复杂,因毒株类型、感染顺序和感染时机等不同而不同。临床上按不同基因型毒株引起案例的主要的临床特点和处置方案如表2所示。

 

表2不同非瘟病毒毒株感染的临床分类



  三、我国非瘟的实验室检测

  检测和监测在非瘟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检测实验室这几年似乎成为规模化猪场的标配。表3展示了常用非瘟病毒检测监测方法的优缺点。

 

表3常用非瘟检测方法的比较



  四、我国非瘟的主要传播方式

  非瘟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播,也存在媒介生物、气溶胶、垂直传播和精液传播。临床中这些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如表4所示。

 

表4规模化猪场入口分析



  五、我国非瘟病毒感染场线的临床分类

  参考蓝耳病病毒感染,将临床非瘟感染场线进行下述分类(表5)。

 

表5非瘟病毒感染场线的状态分类



  六、不同毒力毒株的早发现技术和临床处置决策

  非瘟的早发现和精准检测剔除都比较成熟。早发现关键点是建立在合适生物安全单元格基础上,一线的人员及时汇报并送检异常猪,日常做好定期和生产需要进行的检测监测工作,猪只检测做到抗原抗体双检!临床处置的重点是做好单元格管理,早发现,精准检测和鉴别诊断,做好消毒、切断和持续观察应对临床变化。

  对于弱毒株的早发现和处置极其困难,虽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是还没有完善的处置方案,一般很难早发现,处置的建议如下:

  1、感染弱毒评估,全面了解场线感染情况和团队自身防控能力。

  2、传统的针对野毒株的精准剔除(拔牙),已经不太适用弱毒的案例处置,但可进行部分清群,例如淘汰关联栋舍的猪只。

  3、做处置决策时,要遵纪守法和留存长期发展的基础,不能只顾眼前短期利益,常见的处置有①部分清群后监测观察;②低风险猪群转移到相对安全独立的猪场;③直接清群;④持续的检测剔除;⑤带毒生产(违法)。当然不同的状态之间也有可能随时发生转变,需要依照法律的前提下,按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决策。

  七、非瘟疫苗研究进展

  在我国,非瘟疫苗的研发和应用经历了坎坷的历程,尤其是假疫苗的风波。根据时间,可分为以下阶段。

  1、拿来主义:首先,从全球范围内寻找非法非瘟疫预苗,领域反馈,早在2019年,我国就出现了基因I型非瘟疫毒株;

  2、非法自主研究:以基因II型单基因缺失假疫苗为首,可靠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

  3、非法自主研究:以基因II型双基因缺失假疫苗为首,可靠性和有效性有所提高,但存在诸多问题,临床损失较大。一些养猪场在短期内有很好的反馈,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得不偿失。

  4、陷入泥泞,转型困难:事实上,生物安全的生产经营成果远远好于假疫苗的应用。许多过去探索假疫苗的企业不得不继续生存和转型,一些公司甚至面临着生死危机。

  我国非瘟疫苗的正式研发于2019年1月立项,目前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生物安全生产性试验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近来不断有负面消息传出,前途未卜。反观美国在越南开展的非瘟疫苗实验,美国农业部研究组织(USDA-ARS)的研究人员表示,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疫苗的生产和关键临床试验,以及向官方的文件提交及授权,并于2022年6月启动临床商用,同年8月紧急叫停,为全球非瘟疫苗的研发蒙上一层阴影。当前研发中的主要非瘟疫苗类型和优缺点如下表6所示。

 

表6不同类型的非瘟疫苗的研制及其优缺点



  备注:++,+表示程度,Y表示是,N表示否。

  八、非瘟净化进展

  世界上很多国家实现了非瘟的净化,措施不外乎是:①提升生物安全系统;②提升团队管理系统;③严控猪群的移动;④消灭ASF暴发点;⑤对猪场实行非瘟病毒病原和抗体的持续监测。

  当前我国非瘟净化的主要难点:①非瘟流行情况不明确,毒株多样,特别是低毒力毒株广泛流行;②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决定,还有很多不符合净化条件的小规模猪场、散养户等存在;④国民经济和食品安全需求,未到合适的净化时机;⑤猪及其产品流动等还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等。

  当前我国非瘟净化的主要条件:①实践证明,不需要疫苗就可完成非瘟的净化;②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系统得到巨大提升,生物安全管理团队执行能力强;③非瘟病毒的检测技术整体得到巨大提升,很多猪场掌握了非瘟防控技术,阻断了非瘟的暴发和传播等。

  先推进猪场层面的ASF“无疫小区”建设,再实现区域性ASF净化,最终达到全国范围内的ASF净化,未来可期,尽管任重道远。

  九、非瘟防控方向

  1、严防低毒力毒株非瘟的发生,做好生物安全和日常管理,确保零发生;

  2、产业界和学术界等一起联合防非,不能相互掣肘:不用疫苗依然可以净化非瘟,目前没有合格的非瘟疫苗,不迷信“神药”“神苗”“神方案”,专心做好养殖;

  3、控制成本,超越猪周期:一方面,因为防非,养殖成本陡增,另外一方面,规模化猪场发展壮大,非瘟防得好,成本压得低,养猪这片红海未来将会更加“血雨腥风”;

  4、自我的防控净化,天下无“非”:“无疫小区”的认证是需要推进的,但是开展非瘟净化是每个养猪人的使命,单场非瘟净化的“星星之火”,终究会汇聚成国家整体的非瘟净化“燎原之势”。

  专家点评

  我国有句俗语“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殃”。目前我国新冠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而且进行了相应的政策调整,街上热闹了,路上又开始堵车了,各行各业又开始欣欣向荣了。正好契合这句话。反观我国的非瘟防控,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仿佛进入了死循环,尽管各种“神专家”“神产品”“神方案”不断涌现,但疫情依然此起彼伏。非瘟防控需要的是求真务实、持续精进,而不是各种商业噱头。

  本文从产业角度对我国非瘟防控脉络进行了梳理,希望为行业厘清现状、展示方向、避免误导。以及从我国非瘟流行阶段划分、非瘟临床流行毒株的特点、实验室检测、主要的传播方式、非瘟病毒(ASFV)感染场线的临床分类、不同毒力毒株的早发现技术和临床处置决策、非瘟疫苗研究进展、非瘟的净化进展、非瘟防控方向这9个方面进行了展示。尽管不太完美,但基本上勾勒出整体现状和发展趋势。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