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非瘟传入我国,现已有接近5年时间,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后的非瘟流行类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是有变化的。
2018年-2019年主要流行强毒力毒株,以基因Ⅱ型为主,表现明显临床症状,适用于精准检测剔除。从2020年开始,毒株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出现了弱毒力毒株,一般基因Ⅱ型双基因缺失毒株相对多见,难以发现,污染范围广,很难精准检测剔除。除此之外,还有基因Ⅰ型低毒力毒株、自然变异弱毒株等,具体见下表。
2018年-2019年主要流行强毒力毒株,以基因Ⅱ型为主,表现明显临床症状,适用于精准检测剔除。从2020年开始,毒株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出现了弱毒力毒株,一般基因Ⅱ型双基因缺失毒株相对多见,难以发现,污染范围广,很难精准检测剔除。除此之外,还有基因Ⅰ型低毒力毒株、自然变异弱毒株等,具体见下表。
表1非瘟流行类型
在2018年,我们看到很多疑似感染非瘟猪只的临床症状,母猪倒在地上很快就死亡,这是最急性的例子,症状还没完全出现猪只就已死亡。直到2018年底或2019年,才开始出现非瘟典型症状,具体表现为皮肤、四肢、屁股等出现红色斑块,明显出血。2020年后,慢性感染猪增多,它们通常瘦弱、矮小、被毛粗乱,可能伴有肺炎症状、骨关节处皮肤溃疡,容易二次感染细菌,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但很难康复,终生带毒。
因非瘟弱毒感染较多,光靠猪只的临床症状还不能完全判断是否感染,所以必须进行采样检测。采样一般采集口鼻拭子、血拭子,最好使用专门采样的棉签。所有样品采集好后,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实验室去进行检测,一般是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这个是实验室检测非瘟病毒的首选方法,灵敏度较高,但需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操作较为复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检测方法,具体见下表。
表2检测方法
在猪价低迷情况下,猪群感染弱毒后,是否“拔牙”取决于发现感染时的感染率、猪价、“拔牙”的成功率等。如果继续带毒生产,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适当降低猪群密度;
2.做好消毒,对猪场主干道、人员密集活动(宿舍、餐厅)、料房、猪舍外围,在周边疫情压力较大时,使用5%烧碱+20%石灰乳浇泼、1:200灭毒威甲等消毒剂消毒,1天消毒1次;疫情压力不大时,消毒频次降为3-5天一次;
3.水线酸化,在水塔或通过饮水器添加净水3.9,控制水的pH在3.6-3.9;
4.提升猪群抵抗力,这个是关键,全群母猪前2周添加康之源(第8代)2kg/t+酶毒清1kg/t,2周后康之源(第8代)剂量降到1kg/t,酶毒清按1kg/t,持续不间断添加;在母猪分娩、转群、免疫、配种、断奶等非瘟窗口期前3天后4天额外添加奥茵美1kg/t。120斤以下的肥猪前2周添加康之源(第8代)2kg/t,2周后康之源(第8代)按1kg/t持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