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海南育种的艰辛,老程一脸淡然:“老百姓多打了粮食,增加 了收入,我比什么都高兴。”他还记得农民用了他第一年从海南带归的玉米杂交种子,亩产从100多斤一下提高来 700多斤。
选育出一个省级区域品种,从设计、选育、繁育来 区域推广要10~12年,生猪价格,育出一个“国字号”品种则一样 需要15年左右。程相文利用海南充足的光热条件,加快选育速度,缩短育种周期,50年间繁育和推广了39个玉米新品种,被育种界誉为“种子加速度”。
一粒种子播天下,富了农民千万家
在和玉米打交道的半个世纪里,老程不是没有机会走出自己的玉米地。
上世纪80年代,浚县人民政府换届,组织上将副县长的橄榄枝抛给他,老程婉拒了;省直一家科研院所调他去工作,他婉言谢绝;上级党委计划派他来 市里一家科研单位任职,他说:“我喜欢育种事业,我更乐意在育种岗位上干一辈子。”
因为玉米,老程失去了很多。父母去世,他不能送终;女儿生病,因为不在身边,导致女儿落下“小儿麻痹”,终生残疾;妻子病危,因为在甜肃制种,最终没能赶归家见妻子最后一面,伤心 愧疚的老程只能来 试验田里对着一株株玉米哭得昏天暗地。可不论什么时候,全家人始终支持程相文的事业,大女儿程新建更是从1977年毕业便追随父亲南繁北育。
可是因为玉米,老程也收成 了很多。他主持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河南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育种奇迹。
在同事眼中,程相文是他们的好楷模、好老师。在他的带领 下,鹤壁农科院从上世纪70年代初“一枚公章、一间房、三个人”,发展来 拥有资产上千万元,集科研、繁育、生产、经营、农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增加 来 96人,新引进12名博士、硕士。
如今,老程成了农民的大福星,活财神。在老程的指导下,农民改变了过去“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实行了测土配方氮磷钾分期施肥;改变了过去有虫才治虫的观念,通过杀蛾杀卵,做来 了“治虫不见虫”,来 达了苗齐、苗匀、苗壮的目标;改变了过去玉米穗发黄就收的习惯,现在,玉米穗发黄10天以后再收,品质好,籽粒饱满,千粒重高,不增加 一分钱投入,一亩就能增产百十斤。
浚县钜桥镇邢庄村村民邢玉良从1969年开始用老程的种子。“程院长可是俺们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高产。”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谈起老程来有些激动,“‘一粒种子播天下,富了农民千万家’,这是俺们送给程院长锦旗上的话,更是俺们的心里话。”
年逾古稀壮心不已,有生之年再多育几粒永优种
忙活了这么多年,不少人劝老程:“你早该退休啦,用你的成果和技术,自己干,多挣点钱。”可老程却说:“我天天干的是玉米,想的是玉米,看的是玉米,我一天也离不开玉米。”
程相文带领 鹤壁市农科院一班人在2005~2010年5次创造15亩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100亩夏玉米高产攻关田、1万亩夏玉米高产示范方的国内同面积最高单产纪录。“浚单20”万亩连片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858.0公斤,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率先实现同面积单产超850公斤的突破,与上季小麦一年两熟合计平均亩产1548.8公斤,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2010年,鹤壁市在国内首创3万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611.6公斤、玉米782.8公斤的高产纪录,为我国整乡、整县建制开展高产创建积存 了体会。
2011年1月22日,是程相文终生难忘的日子。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 河南调研旱情时来 鹤壁市农科院视察,当得晓 程相文的事迹后,温总理十分感动,长时间拉着程相文的手赞美说:“你把你的七十年都献给了育种事业、献给了农业科学事业,河南的科技人员应该向你学习,我也向你学习!”临走前温总理讲了两个忘不掉:“第一老程忘不掉,第二‘浚单’忘不掉。”乘车返归鹤壁市区途中,他对当地负责同志说,我给浚单系列的玉米种子起一个新名字,叫“永优”。
2012年,对老程来说有着极其反常 的意义。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颁奖大会现场,老程从温家宝总理手里接过了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归忆起当时的场景,老程就觉得心里有愧:“我只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就得来 这么高的荣誉与待遇。为了总理的嘱托,我会越发努力,有生之年再多育几粒永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