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养猪人物点评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龙江大豆产业链崩溃,油脂企业陷难解循环,令人堪忧

来源: 互联网   2014-08-11 07:06:37   查看:  次

分页标题[/page]


  多年来,田仁礼一直在为保护国产大豆产业而唤 吁,他领导的九三粮油也一直被视为国产大豆加工业的旗手,但结果是,为了坚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积极向沿海和进口大豆靠拢,这样的现实让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尴尬,“我们现在能做来 的是,用另外的品牌来销售进口大豆加工的产品,而东北的企业生产的‘九三牌’大豆油还是以‘非转基因’为主要标志和推广口号。”但他不晓 道自己还能保持多久。


  宋胜斌也作出了同样的筛选,他去年在辽宁营口开始动工兴建一座年处理能力100万吨的大型油厂,比在黑龙江的油厂多出60万吨,今年就将建成投产。


  而这些豆企筛选沿海建厂的目的便是有利于使用进口大豆进行生产,控制加工成本。因为将进口大豆运入黑龙江要承担 运费成本,而黑龙江省政府也不鼓励 转基因大豆进入主产区。


  一个已经无法常态运转的国产大豆产业链正在逐步 萎缩,而由此引出的一个并不复杂的推理是,如果进口大豆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和国产大豆的价差过大的话,广大的豆农将失去以前最主要的油脂企业销售途径,将几乎所有的渴望 寄托在国家的收储政策和中储粮已经捉襟见肘的收储能力上。


  “这自然是不现实的,因为长期堆在粮库也不是办法,依旧需要轮换和消化,否则成为陈化粮,只能加工饲料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现在整个东北大豆产业只能寄渴望 于进口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抑或国家再次提高补贴标准。”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对记者说。


  大豆的教训


  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是,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这种农作物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生长了超过四千年。但从1996年开始,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和世界市场联通的农产品(000061),短短几年时间,国产大豆就被进口转基因大豆打败。


  资料显示,去年,我国进口大豆来 达4255万吨,比2008年净增加 500万吨,而国产大豆的产量这些年来一直在1600万吨上下徘徊。


  东北作为中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基地,但种植环节尚处于传统的一家一户方式,这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现代农场化的生产方式比起来,高下立现。


  最为要命的是,AMD、邦吉、嘉吉、路易达夫以及益海嘉里等几家跨国粮商在全世界的大豆贸易中占有绝大多数份额,他们建立了从种植农场、贸易公司、港口、船队、加工厂甚至期货公司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体系,保证了自己的利润来源。


  另外,除了种植方式的原因,进口大豆也通过政府的高额补贴获得了国产大豆无法比拟的低价优势。据费解,仅2001年,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就达190亿美元,相当于出口大豆价格的30%,而我国直来 在2006年才取消了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现在大豆也有了1.87元/斤的最低收购价,但相比进口大豆仍显不足。而和东北地区另外两种最低收购价也在逐步提高的主要农作物--玉米和水稻比起来,目前大豆的种植效益也是最低的,每亩收益只有420元左右,比水稻大约要低一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东北地区,除了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各大跨国粮商并没有涉足这一产业,包括以金龙鱼品牌为标志的益海嘉里集团也并不打算使用国产大豆来生产豆油,“他们只是在东北地区建了两家进行转基因豆油分装的工厂”,一位晓 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东北地区,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各大品牌食用油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终端消费市场的连续萎缩也使得国产大豆油脂加工业难上加难。东北仿佛已经成为一个“瓮”.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的观点,“跨国企业、大型企业的战略都是通过影响价格来实现高额的利润,这是所有跨国企业基本的经营战略。”


  不过,跨国粮商对中国的国产大豆仿佛有着另一种爱好 ,“我们认为,国产大豆在食品加工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显然的,用其来榨油确实非常惋惜 ,这应该是中国大豆的一条出路。”一家外资粮商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生猪行情,这也是去年来东北考察的美国大豆协会给出的建议。


  近期,中国大豆协会又在唤 吁挽救 中国大豆产业,“中国大豆产业要自强,必须从认识、贸易政策、产业政策、产业体制和机制上同时动手解决问题。”还提出中国要借鉴美国大豆协会的体会,设立大豆产业发展基金,从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各方面引导主产区大豆加工企业的联合。“必须防止大豆产业悲剧在棉花、玉米等产业上重演。”中国大豆协会会长刘登高说。


  这明显不是短期之内能够解决的难题。


  资料链接


  外资在中国豆油脂行业的扩张简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