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年来,他主持或参与选育出并经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新杂交种就达10余个。他主持选育的高产和高抗玉米粗缩病新品种“青农105”更是广受各界的好评,2010年以1000万元的价格向企业转让了经营许可权,创造了这一领域的历史记录。
为了农民的汗水不白流
夏衍在《种子的力量》中说过:“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它有看不见的生命力,有弹性,有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力。
“青农105”对赵延明教授而言,算得上是“十年磨一剑”。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发生,之后危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甚至涌现绝产,严重威逼 我国玉米生产安全。
看来 许多农民辛辛苦累 来 头来却颗粒无收,赵延明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暗宣誓 ,一定要育出抗病的玉米新品种,不再让农民的汗水白流。
就在他紧张地投入来 “青农105”培养中的时候,2007年,山东省近80万亩玉米又因粗缩病绝产,380万亩严重受害,造成全省玉米减产1.7亿公斤,直接经济缺失 达2.4亿元。2008年,山东省又遭受历史罕见的玉米粗缩病,全省发生面积达1110多万亩。一年甚于一年的灾情,更进一步增强了他的紧迫感。
为了培养出能够高抗粗缩病的品种,赵延明教授的实验一直有意选在粗缩病高发的时期播种,不畏困难的他跟这种“玉米侏儒症”硬抗上了。多年来,为攻克育种难题,他跑遍大半个中国收集育种材料,几乎每天都超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几百次实验、几千次组配、数万次察看……近乎苛刻地对待每一道程序,手上、身上被玉米叶划出的血口子更是不可计数。
正是由于这种执着,在历经近10年的不懈努力下,集高产、优质、高抗病性于一身的春播玉米新品种“青农105”培养成功了。它不仅能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玉米生产的难题——粗缩病,还能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青农105”玉米杂交种春播生育期为120天,成株株高为260厘米。果穗长筒型,籽粒马齿型,穗长21~23厘米,穗粗4.9~5.1厘米,行数16行,出籽率高达89%,容重775克/升,品质上等。根据在山东省进行的区域实验显示,“青农105”单产平均在650~700公斤左右,大面积高产可达800~850公斤,在理想的肥水和治理 水平下,亩产能达1000公斤以上。
以1000万获得“青农105”生产经营权的青岛义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少君接受记者摘 访时说,老百姓对优良种子经营权的渴望 非常迫切,一个好的新品种能造就和壮大一个种子企业,更能够致富一方百姓、兴盛一个产业。他认为,“这个品种5年内年销量便可来 达500万公斤,每年能够为农民平稳增产粮食1亿公斤以上。”
为了心中的信仰
有人说,一粒优良的种子,就是一个绮丽的渴望 。无数优良种子,就会汇成渴望 的海洋。
赵延明教授心中一直怀有对种子的信仰,这同时也是他生命的信仰。
在成功培养出“青农105”之后,赵延明并没有放松前进的步伐。他说,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老百姓从中获得实惠。“青农105”只有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开来,才能真正让农民受益。为此,他主动配合义和种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推广新品种,为各地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示范推广已达200多万亩,推广成效非常好,据据统计,“青农105”的粗缩病田间平均发病率仅为1.5%,农民高兴地说,“青农105”真是玉米癌症的克星呀!
“青农105”推广示范的同时,赵延明又把目光转移来 当前玉米生产上的又一顽疾——玉米青枯病上。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地均有发生,有逐年加重的方向。“在农民将来需要抗青枯病玉米品种的时候,我渴望 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赵延明动摇地说。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也是他未来的重要研究内容,这项技术能够克服常规育种方法的缺点,但目前却还没有得来 广泛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