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以科技化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广泛推广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百余万亩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区农业机械量达3万台套,生猪价格,主要大宗作物耕种收综合化水平达78%。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培植一批种养大户和新型农民。全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户达535户,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机服务等多个领域。水产养殖科技示范户李光明学习先进技术,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养殖面积1800亩,亩均产值达5000元,增长25%。
二、发展劳务经济谋增长
2013年全区非农从业人数来 达10.8万人,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61.9%,农村从业人员在产业分布上出现 快步转向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慢步转向第三产业,逐年减少第一产业的方向,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已然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对农村人口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育一批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帮助其在从事农业生产或者转移就业前把握 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能力,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和“雨露计划”行动。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重点对有外出就业和自主创业意愿的农民,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近三来,全区已累计培训农民近10万人次,有效提升农民综合素养水平。
二是以工业园区为吸纳载体,实施农民规模化转移。保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将工业园区建设与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结合,加快发展常福、沌口、凤凰山等园区建设,连续吸纳农村劳动力进入园区就近就业。近三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30余场次,有效实现被征地农民与企业的需求对接,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次。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建设村级工业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蔡甸街姚家林村依靠 水王阀门集团等4家村办企业吸纳村民就业400余人,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奓山工业招集区已入驻企业5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
三是以发展都市田园经济为契机,实施农民就地转移。保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经济与生态多种功能并存的都市型农业。充分利用我区优良的自然禀赋、农业景观资源,重点发展和推介赏花游与乡村休闲游,推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种植业和旅行业的有机结合。以“十百千万”生态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快打造消泗万亩油菜花基地、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赏花游重点项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投入、农户参与”的原则,主动举办油菜花节、西甘瓜节、葡萄节、莲花节、观鸟节等一系列旅行节会活动。嵩阳寺景区、大好河山野战国防园、金龙水寨景区即将建成或投入运营。2013年全区接待各类游客194万人次,实现旅行直接收入1.9亿元,综合收入5.7亿元,带动旅行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500人。
三、发挥政策效应强保证
一是切实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自2003年以来,国家实行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继而推出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我区主动响应中央号召,坚定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主动性,及时发放粮食两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退耕还林粮食及生活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仅2013年一年,全区就发放补贴资金近5000万元。同时,对农民摘 取直接转移支付,最直接、最有效地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政策保证 ,也来 达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 国家粮食安全预期目的。
二是加强农民社会保证 。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全区5.5万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保覆盖率来 达94%。
三是严厉落实拆迁还建政策。主动探索先还建、后拆迁政策,筛选最好的地段兴建农民还建房,全面加强还建房配套设施建设,让农民拆得安心,住得舒心。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新社区还建楼229万㎡,在建175万㎡,入住农民2.7万户,9.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