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央视“3.15”晚会的“健美猪”真相曝光绝对是双汇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因为下属企业收购了使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而被曝光,双汇瞬时 遭受了类似三鹿奶粉事件一样的庞大冲击。事件马上 迅速发酵,半个月内双汇能够运算 的缺失 就超过121亿元,而对于品牌形象损坏带来的经济缺失 还无法估算。事件爆发后,双汇发布致歉声明和产品召归声明,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并公开整顿举措。此后双汇痛定思痛,开始摆脱单一的收购加工模式,向产业上游延伸。来 2013年中期斥巨资收购美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从育种、饲料、养殖来 屠宰、深加工、品牌肉食的全产业链基本架构初步显现。不仅如此,收购也实现了技术优势的整合,让产业技术水平得来 提升。
在双汇加速向全产业链跨过 的同时,中粮、新渴望 等大型企业集团也宣布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深度介入生猪养殖基地、饲料厂、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等产业链项目。上市公司中的雏鹰农牧等企业也是因为全产业链的小而美模式被人津津乐道。而网易的“丁氏猪”更是宣称要从育种、养殖、营销等多个层面,来全面应用互联网的创新营销模式,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改造。
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丁家猪”的夭折
从2009年2月广东“两会”丁磊高调宣布网易要养猪并且在网易公司架构中成立专业部门开始,来 2013年2月的广东“两会”,足足四年丁家猪在千唤 万唤中始终没有问世。来 2014年初的媒体报道,已经基本倾向于判定 网易养猪事业的夭折。从种种报道看,网易的养猪事业压根就没有落地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问题导致迟迟不能开工,但各方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网易是为了圈地,意不在猪;而丁磊的说明是找一个能够养猪的地方非常困难,会涉及来 农民利益的补偿,要挨家挨户地跟他们谈,过程非常非常漫长;二是新概念也很难实施,有行内人士评判 其猪舍搞得比人的住所还“金贵”,“不食 药”的猪根本不现实,更不要说市场震荡根本控制不了,纯利也无法保证,当然这个说法因为没有批量的“丁家猪”上市也无法论证。总之,网易的养猪实践掩饰,外行介入生猪产业,相当不易。
红海与蓝海之争——生猪产业的新方向
不管怎样争辩 ,但中国生猪产业的混沌局面依然还得不断,并在混沌中出现 若干新的方向。
一个平均利润的时代。过度竞争必然导致行业利润向平均利润率过度,生猪恰恰如此。目前生猪产业的利润率已经趋于晶莹 化。基本上的投资概算是按每头生猪纯利100元来测算的,在50—150元之间是合理利润区间,超过300元则是暴利了。尽管这个平均利润几乎很难在现实中实现,不是高了就是低了,但按过去的三年猪周期平均下来,倒也准确。既然利润率如此,则只能在规模上竞争了,所以猪场越建越大,过去听说一个万头猪场还挺新鲜,如今要投资生猪万头也就个起步了。单体猪场规模纪录连续刷新,5万头、10万头、30万头,随着资本的积聚迅速膨胀,有人戏称是“恐龙时代”。
一个工业化的时代。一栋猪舍就是一个生猪车间,有规范的标准化养殖流程,与工业上的自动化生产线基本类似。完全适合资本投资,只要有资本,随时随地能投产,不仅猪舍有标准化模式,有专业工程队实施;仔猪、饲料有人配套供应,技术有人服务;屠宰加工有人定点收购;就是养猪过程中的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设备早已齐全,连日常治理 的技术软件也涌现了。洁净整洁的圈舍配套了粪便自动清理系统,冬天有取暖设备夏天有降温设备与嬉水池,全自动饲喂系统让生猪自由取食饮水,精确来 天来 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搭配治理 ,等等,有人戏称,生猪生活条件超过了人,营养配比水平甚至好于孕妇。
一个精细化的时代。同样的市场,不一样的结局,有人喜悦 有人忧。在2013年的一片亏损声中,还是有养猪场盈了利。仔细估量 起来,核心是经营治理 出了问题,根本是缺乏人才。比如,通过加强经营治理 ,提高治理 水平,仔猪的自然死亡率下行、育肥猪的疾病减少等,实际就是利润。既然利润已经平均化,只能在节本增效上想办法,治理 就是基本路径。实现治理 提升的根本又是人才,没有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养不出好猪挣不了钱。如果还有人在想着雇佣农村的留守老人当饲养员,那绝对是对现代养猪业的无情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