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他们突出工作重点,狠挠 关键环节,摘 取有效措施,在项目建设上,主动争取资金,强化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和提高,主动打造细菌学检测技术平台和血清学检测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摘 取“三合一”的科学技术防控手段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警预报估量 系统,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决策提供可靠路径。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努力提高行政能力、技术检测能力、防控处置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服务指导能力,通过综合素养的培育,在全省各项考核、评比中均取得了骄人业绩。各级业务部门以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无私奉献 的精神,有效阻击了2012年辽中的炭疽疫情、2013年H7N9亚型流感等疫情的传入,确保了全市公共卫生安全。
他们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打造优质的盘锦软环境,助推盘锦全面转型,向海发展的雄伟 蓝图早日实现。
他们切实挠 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实现了应免动物的免疫率达100%的工作目标。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建立有效免疫屏障,规避疫情风险,有效地保证 十二运期间动物疫情平稳和公共卫生安全。主动开展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炭疽病“百日会战”工作。进一步明确从事动物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储藏等单位和个人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并与治理 相对人签订《动物防疫承诺书》330余份,承诺发生病死动物及时报告监督机构监督无害化处理;与散养户签订了《守法饲养公约》近3000份。严厉挠 好省外引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管。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加大对私自引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排查工作。
在去年辽中发生炭疽疫情期间,他们组织全市各级动监机构执法人员全员行动,顶烈日冒酷暑,不顾个人安危,边排查边宣传,严控辽中肉牛进入我市,特别是对大洼田庄台肉牛屠宰场,不分白天黑夜,实施24小时严密监控,无传入性疫情发生,为平稳市场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主动奉献。
他们科学开展重大动物疫病观测工作,加大了对四大疫病(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观测频次和集中排查力度。 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观测计划,主动落实观测任务,确保观测质量和实效性,有效指导养殖业疫病防控工作。对147个规模养殖场3269个饲养户,285万头(只)动物进行跟踪观测,以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成效处于保护状态,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4万余份的样品检测,免疫抗体合格率均来 达国家规定指标。
以强化技术指导,能力提升为重点,开创工作新局面。他们在全系统狠挠 队伍建设,从业务素养着手,精练、苦练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等多种形式拓展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市、县(区)分别派技术骨干分赴各区域所,结合各区域所的实际情景以召开防疫员培训会、包片指导、驻场监督等形式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防疫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免疫质量。
在防控绩效考核检查中均以较好免疫质量、有效的防控措施、科学快速的处置能力、精湛 的检测技术处于全省前列。持续三年被省疫控中心评为“综合先进单位”;全省应急演练团体第二名;市县持续两年在全省匿样考核中以100%符合率居全省首位;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赶争超先的干劲,科学研判的防控策略,保证 了全市动物疫情平稳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可不断健康发展,实现了动物病防控历史上新的跨过 。
扎实有效地开展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他们为切实加强屠宰检疫,有效防止病害动物产品流入市场,对全市7个定点屠宰厂、8个鸭屠宰厂按规定派驻检疫人员43名,严把“四关”,即“进场关、屠宰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和出证关”,做来 “四来 位”,即“宰前检疫来 位、宰后同步检疫来 位、无害化处理来 位和规范出证来 位”,来 达“六个百分之百”,即“屠宰检疫率、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归收动物标识率、屠宰检疫证明和记录填写规范率、证章标志规范使用率达100%”。按照《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治理 办法》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非法制售和使用“瘦肉精”等有害物资的通告》,严厉执行了省外调入屠宰动物检疫申报和生猪屠宰提前6小时检疫申报制度及省外动物产品二次检疫。严厉实行产地检疫,依法落实病死动物处理责任。与生猪饲养场治理 相对人签订《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承诺书》23份,承诺发生病死动物及时报告监督机构监督无害化处理,做来 “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了全市无畜产品食用安全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