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收猪前,经纪人都会提前一段时间,探听买猪人的需求,外调路上的风声,根据实际情景,定点定量定时请求养猪户加精,你要是不加就卖不出好价钱。”孟州养猪户张延称,“整个过程非常隐藏,同一个地方的养猪户都不清楚谁家参与其中,又卖来 哪里。”他称,养猪户一头猪约加10克“瘦肉精”,平均每头猪成本多了3至5元,但收购价至少多出2毛,一头猪多出利润50元左右,如一年出栏100头猪,一年能多卖差不多4000元钱。经纪人不仅通过出售“瘦肉精”牟利,而且介绍体形健美的生猪更容易赢得客户。
在猪肉产业链中,养猪户处于最末端,甚至形成了“养猪不如收猪,收猪不如杀猪”的怪圈。陶庄村支书陶耀辉告诉早报记者,近两年农民养猪风险太大,在家养猪不如出去打工,“如果保持 今年的形势,一头猪能赚600多元,前几年,每头猪利润还不足100元,如果遇来 生病死猪那肯定 赔钱。”
陶耀辉自己家有个养猪场,一年出栏700多头生猪,他所说的目前形势是指价格坚持在7.4元/斤左右,自繁自养,不计人力成本。
作为经纪人,钱就会来得更多更快更保险。据费解,一车猪数量在120头来 150头,一个经纪人就能赚来 1200至1500元,有时一天走两车,一个月净挣好几万,由于生猪上车前养猪户承担,上车后风险转给猪贩,整个过程经纪人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和风险。
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屠宰场和企业主导着市场的趋势,他们的“尤其 需求”诱发生猪经纪人和养猪户铤而走险,这里的“尤其 需求”是指企业追求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出肉率和瘦肉率。目前双汇收购生猪时摘 用的是一个白条过宰结算系统,根据宰杀后生猪的头、 皮、白条重量及瘦肉率级别进行在线综合测定。据陶耀辉介绍,“双汇并不是出完秤以后直接给钱,而是先付70%的预付款,等来 生猪宰杀以后,将生猪分土猪、土杂、良杂、良种等多个等级,最后根据猪肉等级、出肉率和瘦肉率再做结算”。而在最终的消费市场上,瘦肉率高的猪肉更是大受青睐,在零售市场,精瘦肉每斤比一样 猪肉价格高3元-5元,于是,出售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能赚取更多利润。
监管空白
“摘 集生猪尿液有时是由养猪户自己完成,有人只摘 集有把握的猪尿或直接摘 集小猪尿液代替,遇来 突击检查,更有经纪人用人尿冒充。”
生猪经纪人不仅成分复杂,而且能量庞大。孟州老卫的另一个“尤其 ”身份是镇动物防疫检疫站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早报记者,平时他负责全镇的防疫和检疫工作,根据规定,在生猪出栏前,养猪户要进行“瘦肉精”检测,由检疫员验收后,才可获得检疫证明,于是,3月25日,作为生猪经纪人的老卫向客户介绍生猪,同时作为检疫员的他又自己检测。
他告诉早报记者,3月15日之后,检测手续繁琐了很多,“上车前每头猪都要尿检,分别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还需要一个瘦肉精检测报告,检测大约3个小时,生猪上车前,检疫员和市畜牧局派来的监督员必须签字。”
没有老卫这样双重身份的经纪人,可以用钱轻易买来 生猪的通行证“三证一标”。央视今年“3?15”节目披露,在没有购买和调运任何生猪的情景下,有人随便说了个车牌号,花了200元,就买来 了往南京调运120头猪的“三证”,每头猪的检疫费用还不来 2元钱,另外还拿来 了150个“耳标”。
此外,生猪出栏前的检测有时更是形同虚设,由于摘 集生猪尿液有时是由养猪户自己完成,他们有人只摘 集有把握的猪尿或者直接摘 集小猪的尿液代替,遇来 突击检查,更有经纪人用人尿冒充,就算面对现场有猪猝死,检疫员也始终不管不问。
据费解,我国各级工商机关履行“组织监督治理 经纪人、经纪机构”的职责,农民经纪人需持证上岗,接受工商行政治理 部门的监督治理 。在食品安全治理 中,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其中主要治理 食品及其经营者,而对生猪经纪人的监管几近真空。早报记者调查发觉,农村生猪经纪人数量巨大,但很少有人听说过培训和相关证件。3月20日,山西省农业厅向全省下发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紧急通晓 ,其中,对生猪的流通和屠宰环节,开始实行生猪经纪人承诺制,对生猪经纪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购销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