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65岁的太原市民张晓兰一早来来 国庆节前夕开业的迎泽区桥东街办桥北便民菜市场,看着从农民直销菜点刚刚摘 摘下的豆角、茄子,赞赏说,真方便。
桥北便民菜市场是迎泽区今年投资建设的第六个标准化菜市场,位于五一广场桥东地区,占地3300平方米,为周边5万居民提供方便。市场内,地面全部铺设瓷砖,顶棚由彩钢板封闭,阳光从晶莹 的天窗洒入,照得市场分外亮堂。市场划分为多个区域,四周是日杂百货区门店,中央是豆制品区、生鲜区、果蔬区、调味品区以及清真区。
新菜市场建成,最高兴的莫过于周边居民。张晓兰说,别看桥东地区紧邻市中心,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像样的菜市场。以前,她只能在路边的无证菜摊上买菜,遇上下雨下雪,小贩不摆摊是常有的事。现在出门仅需5分钟就能走来 菜市场。
卖菜商贩也对菜市场的建成表示欢迎。"西红柿、茄子今天特价,比早市还便宜3毛!"31岁的河北人安雪飞向居民吆饮 。在菜市场开业前,安雪飞一直在邻近一小区卖菜,由于是游商小贩,做生意经常"躲猫猫"。如今,他一下子租下两个摊位。更让他高兴的是,入驻新市场后,第一年的物业费和卫生费享受减免,相关部门还帮他们统一制作了门头、柜台和红马甲服装。生意的平稳,让他感觉日子也熬出来了。
新菜市场的最大特色是,直接引进了农民直销的蔬菜和水果,占摊位总数的3%左右。通过市场与农民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蔬菜价格,让居民从中受益。清徐直销菜农张征宇就是其中一位直销菜农。上个月,桥东街办工作人员亲自来 清徐县"招商引资",请他们一家来参观在建的菜市场,张征宇在参观后立刻 决定入驻,把自家的蔬菜从田间移 来 市场。张征宇一家在该菜市场内有两个菜摊,另外还开了一个清徐土特产杂粮店,销售老陈醋及自家栽种的黑豆等农产品。
桥东街办副主任范建平介绍,桥东地区历来是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的招集地,由于没有像样的菜市场,居民长期存在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而且小贩乱摆摊,影响了周边环境。自城乡清洁工程开始以来,该街办频繁对辖区内无证摊点进行取缔,但成效始终不显然。为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街办牵头,将原长途车停车场改建为标准化便民菜市场,把占道经营户引入市场。今年7月底,桥东便民菜市场开工建设,9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经过国庆期间运行显示,市场设立的70个柜台、78间商铺,经销蔬菜、水果、肉制品等农副产品的8大功能区,基本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
2011年,太原市计划再建设40个标准化菜市场,将此作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其中,迎泽区的建设目标为6个。桥北便民菜市场建成后,该区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目标已全部完成。据悉,每个菜市场建成后,都将有效缓解邻近居民的"买菜难""买菜贵"问题。
记者 马继玲
这个长假 农民过得也杰出
假日出游、听养生课……今年国庆假日,本报记者走进新农村,感受农民的长假生活,走访中看来 ,他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过节方式正在悄然改变。
镜头一:
假日里带全家出游
正值金秋收成 之际,家家户户都在搓拧晾晒玉米。家住介休市义安镇义安村的赵勇,已在太原工作5年。他打算利用国庆假期加紧帮家里干完农活,省出时间来,开上新买的汽车带全家游河南。"从村里走出去上大学来 工作这几年,眼界开阔了,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赵勇说,现在工作平稳收入也不错,爸妈多少年来一直操劳受累,现在该享受生活了。像赵勇这样从农村走来 城市的一族利用假期带全家出游,已经成为新农村生活的一部分。"以前从来不出远门,这两年儿子带着我们从晋北来 晋南转了个遍。"赵勇的父亲一提来 近几年的生活不由得乐开怀。
镜头二:
养生课讲给村里人听
家住介休市绵山镇西靳屯村的李娟正就读于太原某医学院。10月5日是重阳节,她决定利用国庆长假和大伯一起,召集村里的老人,为他们义务宣传养生常识。李娟说,"大伯从前经常为村里的老人免费号脉治疗,现在我学来 很多专业晓 识,可以和大伯一起讲养生保健常识。""村里人学会了很多饮食搭配和保健晓 识。"李娟没想来 ,活动中不光是老人前来,很多家人都一同陪伴,现场其乐融融。大家有的学会了按摩很多穴位治疗些小病症,有的学会了刮痧。
镜头三:
盖楼房还备着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