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玖 侯艳君 刘文斌 周岩民 王 恬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肝胆综合症是鱼类集约化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鱼类肝脏代偿能力强,肝胆综合症早期病症不显然,但患病群体大。患病鱼体肝脏、胆囊等主要脏器涌现严重病变、受损,造成鱼类摘 食量下行,甚至涌现不摄食现象,机体抗病能力下行,其他致病菌更容易侵染鱼体,患肝胆综合症的鱼类常常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状。药物、病菌(包括寄生虫)等对鱼体产生不良刺激时,会加重肝胆综合症的危害性,引起鱼类死亡,在分塘、捕捞等应激条件下尤为严重。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增大、配合饲料质量不统一、污染物过量排放等极易诱发淡水鱼类脂肪肝、肝脏细胞坏死等病变,进而加剧了鱼类肝胆综合症的暴发频率。摘 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鱼类肝胆综合症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鱼类肝胆疾病的病症、病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一、肝胆功能
1.分泌胆汁 胆汁由肝脏分泌,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吸取 。
2.代谢功能 各种营养物质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处理、加工,合成有机体所需的多种蛋白,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
3.解毒与防备 功能 鱼体吸取 以及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可经肝细胞转化或结合作用,形成无毒、低毒或易溶解的物质,并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排除 或降低毒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肝脏巨噬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能清除细菌、有害物质及衰老的白细胞。
二、肝胆综合症的病症与病因估量
1.病症 鱼类发生肝胆综合症后主要表现为:①肝脏颜色发黄有斑点,甚至呈豆腐渣状,质脆、轻触易碎。②肝脏分泌胆汁较少,胆囊呈收缩状态,鱼摄食能力下行,伴有食欲不振、游动无力、生长缓慢等症状。③肠道内壁部分充血,生猪行情,弹性差,轻拉易断。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甚至溶解消逝,形成溶解灶。在肝细胞内可见大量黄色或棕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的蜡样质沉着。刘冰等(2007)显微察看残害的肝细胞发觉,鱼肝细胞的细胞器消逝,表现出线粒体扭曲变形,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性,核膜肿胀;严重时产生肝细胞内容物大量泄漏,胞浆空泡化,细胞器极少,残存细胞器结构不完整等不可逆的残害。
2.致病机理
(1)饲料配方与品质
①饲料油脂含量及其氧化酸败的影响 油脂的摄入量及其品质会影响鱼类的健康。适当添加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促进鱼体生长,过量摄入油脂或误食氧化酸败的油脂会诱发多种疾病。通常鱼饲料配方中脂肪含量在4%~9%,不同品种有所差异。另外,饲料中油脂的氧化也是造成鱼类肝脏疾病的重要因素。
②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鱼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超过常态的生理需求,绝大部分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肝脏、肠系膜和肌肉中,其中以肝脏储存量最多。肝脏中过量的脂肪绝大多数直接沉集在肝脏表面,形成脂肪肝。
③饲料中维生素、抗生素和毒素等的影响 饲料中维生素配比不合理,会加剧鱼体营养缺乏,肝脏代谢失调和病情恶化。杨奇慧等(2005)用不添加VA和添加VA的试验饲料投喂幼建鲤,发觉VA缺乏组建鲤的各生长指标、肝胰脏指数、肝胰脏VA含量等显著降低。杨先乐等(2005)用氯霉素(CAP)口灌罗非鱼发觉,CAP在罗非鱼组织中代谢和排除 速度缓慢,在肝脏中尤为显然,容易造成蓄积和残留。
(2)环境原因 高密度饲养、过量投饵等会导致水体水质恶化。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鱼类新陈代谢下行,自身免疫力减弱,肝脏受损。NH3-N对水产动物具有毒性,其毒性是由NH3引起的,毒性随养殖水体温度和NH3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养殖水体环境条件平稳情景下,水温越高,NH3毒性越大。周永欣等(1986)用不同浓度的NH3对草鱼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通过肝脏切片察看估量 发觉,0.099毫克/升浓度NH3对草鱼的肝脏有显然残害。农药污染和重金属离子对鱼体肝脏功能的残害更为显然。冯健等(2004)用镉含量不同的水体饲喂草鱼,察看来 草鱼肝胰脏和肾脏严重受损,发生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与溶解坏死等肝胆综合症的症状,草鱼病变程度与死亡率随着水体中镉含量的增高显然上升。温度和pH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不仅影响鱼类的常态摘 食,还影响鱼类的消化酶活力。白东清等报道淡水黑鲨肝脏的脂肪酶活性随pH的变化而改变。田宏杰等研究显示幼鱼肝脏中脂肪酶在水温14℃时最高,28℃时最低。沈文英等发觉澳洲宝石鱼肝胰脏的各种酶的活力大小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
三、饲料防治控制措施
1.科学设计配方,合理应用生物活性物质 鉴于鱼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机理的尤其 性,设计水产饲料配方时应严厉控制二者含量。胆碱、甘菜碱、蛋氨酸和卵磷脂是代谢过程中联系非常密切的四种物质,某些鱼类可以进行蛋氨酸和胆碱之间的互相转化,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合成卵磷脂,而卵磷脂又是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份,甘菜碱则可参与胆碱的中间代谢,它们均具有降低鱼类肝脏脂质积存 的作用。研究发觉,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甘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蛋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显然成效。
2.选用优质原料,防止饲料变质 保证饲料原料的品质是饲料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原料变质发霉,不仅降低饲料营养价值,同时产生多种毒素,会对鱼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造成油脂大量变质。因此,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 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同时,严厉控制饲料成品水分及储备 条件。
3.科学使用饲料 对于由高密度养殖和强化投饲所引起的营养过剩,肝脏脂质积存 过多甚至涌现脂肪肝等问题,科学地使用饲料是有效的防控措施。科学地使用饲料包括摘 购、储备 和投喂几部分。依据具体的养殖密度定量投喂饵料,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投喂量,从而有效改善因饲料沉积导致的水质变坏,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以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生,进而提高鱼类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
4.其他 加强水环境治理 ,定期换水保证水体温度和pH等常态平稳;摘 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硫化氢等物质;沸石粉作为一种吸附剂,具有能吸附离子的交换基,在养殖水体中泼洒沸石粉可以来 达调剂 净化水环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肝胆综合症应该同其他鱼病一样以预防为主。根据其发病机理及因素,必须摘 用综合的饲料调控技术措施才能来 达防控目的,包括:合理设计饲料配方;适当添加维生素、甘菜碱等活性成分;选用优质原料,防止饲料氧化、霉变等变质问题;适量添加沸石粉等吸附剂,吸附固定有毒有害物质,降低鱼类的吸附,排除 或缓解其对鱼类肝脏等的残害;此外,养殖环境应予以器重,预防因为农药、剩余饵料腐烂以及温度等自然条件等带来的水体环境恶化,进而引起的肝脏残害,从而来 达保护养殖鱼类肝脏功能的目的。
(本文已被浏览 213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