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4-3-28 9:37:24 来源:粮油市场报 【】
3月下旬以来,随着临储玉米收购亲近6000万吨,东北潮粮消耗大半、自然晾晒粮源上市还需等待半个月左右。因此,东北产区玉米市场涌现阶段性缺货现象,价格趋强;关内则因下游消费清淡,玉米价格承压。
需求低迷导致市场承压
相关部门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20日,我国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突破6000万吨在即。东北产区玉米市场涌现"有效库存"显然下行的情景,玉米价格稳中走强,但由于饲料消费形势欠佳,多数饲料企业并未涌现夺 粮现象,而是静待半个月乃至1个月之后自然晾晒粮源上市。与之相比,华北产区玉米销售不断低迷,只是更低迷的需求导致市场价格承压。
南北港口库存此消彼长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贸易清淡、收储力度强劲已直接在南北港口玉米库存上有所表现。下游消费清淡导致北粮南运利润减少,南运玉米数量减少,广东等港口玉米库存下行;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则创下历年同期高位,且有连续 攀升的迹象。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方港口玉米库存累计突破340万吨水平,为近年历史同期最高,鉴于往年东北玉米库存峰值一样 涌现在5~6月份,分析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可望连续 攀升。今年东北玉米南运补贴的存在是提振大型粮商在北方港口囤积库存的重要因素。
与之相反,截至目前,南方港口内贸库存出现 高位下调方向,这也是南方港口销区玉米在需求清淡格局下获得支撑的重要因素。毕竟从上游源头来看,近期北方港口散船玉米因利润缩窄必然导致南运数量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滞留港口的广东外贸玉米库存正呈稳步下降态势,暗示着饲料企业提货正在缓步进行中。与2月初近50万吨的外贸库存相比,目前广东港口外贸玉米库存已下行来 20万吨以下。在当前南方港口玉米库存下滑的同时,优质玉米供应始终有限,只是需求仍不给力。
优质粮源可供数量令人担忧
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在"政策市"的影响下表现僵持,加之生猪养殖进入深度亏损,饲料消费恢复缓慢,贸易活跃度显然下行,而这一格局仍将不断。虽然目前东北大部分饲料企业寄渴望 于收购4月份以后的自然晾晒粮源,但鉴于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玉米销售超过八成,中国养猪网,且届时临储收购进入尾声,实际可收购的优质粮源数量令人担忧。
客观来看,在今年东北临储玉米东北潮粮消耗大半、自然晾晒粮源上市还需半个月左右。由于目前养殖业和深加工行业对玉米需求"寡淡",东北玉米收购价格高企,市场深陷"政策市"僵局。
政策强力执行之下,不仅优质玉米,连高霉变玉米价格也随着供应数量下行和临储放宽收购标准而得以提升,政策"双底"构建基本完毕。不过,今年整体优质玉米比例下行,供应充裕有利于深加工企业摘 购有条不紊,但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则是一大挑衅。
据费解,目前国内养殖尚处于缓慢恢复阶段,3月份饲料销量分析环比归升5%~10%,若无重大疫情涌现,复苏方向不改,而今年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时间提前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后期需关注国内养殖业需求复苏进展,以及政策拍卖的时机和数量何时打破这种平稳 。
(梅立红)
作者:梅立红 来源:粮油市场报 编辑:丁宁 讨论:[粮油论坛]
相关信息
·3月28日美国玉米来 国内港口C&F报价 (2014-3-28 15:21:02)
·大连玉米期货3月28日平开收涨 (2014-3-28 15:01:02)
·湖南保靖县农业局扶持大户开展玉米高产创建 (2014-3-28 13:41:23)
·湖南桑植县主动推进国家级玉米品种生产试验示范 (2014-3-28 13:40:57)
·山西朔州下拨800万补助玉米地膜覆盖 (2014-3-28 13:40:34)
·国内粳籼稻米价差价缩小,玉米胚芽粕价格下行,淀 (2014-3-28 10:46:43)
·东北玉米市场深陷“政策市” (2014-3-28 9:37:24)
·南非2014年玉米产量可能创下33年来的最高水平 (2014-3-28 9:31:24)
·USDA参赞:2015年巴西玉米产量可能减少至7100万吨 (2014-3-28 9:30:30)
·英国国家粮食局上调小麦和玉米进口猜测 值 (2014-3-28 9:29:5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现 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慎重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费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