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前三季度我省生猪价格不断攀升;四季度开始波动走低;今年3月份以来迅速归落——生猪价格大幅震荡,眼下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为准确把握 市场情景,日前,省物价局价格观测中心对我省生猪市场展开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组织南京、徐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泰州等6个城市,筛选了19户大中型生猪养殖场(存栏100头以上)、18户小型生猪养殖场(存栏30—100头)、17户生猪散养户(存栏30头以下)。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生猪养殖目前已跌破“盈亏平稳 点”。
市场变化
成本攀升,利润下行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较高的玉米饲料、仔猪、人工等成本都连续攀升。玉米平均批发价同比涨11.9%;仔猪平均价格同比涨31.8%;工人月均工资同比涨22%。
在连续增加 的成本挤压下,利润越来越少,直至亏损。4月份,我省猪粮比价关系为5.63:1,已持续一个月低于业界普遍认可的6:1的“盈亏平稳 点”。
生猪存栏增加 ,价格走低
54户被调查的养殖户,目前累计存栏生猪约2万头,生猪价格,比今年初增加 2.5%,比去年同期增加 0.9%。从养殖户看,有56.3%的大中型养殖场存栏量都高于今年初。
因货源较多,春节过后随着猪肉消费量的下行,加上进口猪肉的冲击,生猪及猪肉价格连续走低。今年以来,我省生猪及猪肉价格已不断4个月归落。4月份,全省生猪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693元,环比归落5.1%,同比归落2.9%;去骨腿肉、精瘦肉价格环比归落4.7%、4.4%,同比上涨7.8%、9.7%,5月上旬猪肉价格连续 归落。
小型养殖场缩减规模
调查中,养殖户普遍反映,大中型养殖场受固定资产投资较大、能繁育 母猪培养周期较长等原因影响,一样 不会轻易缩减规模。但小型养殖场和散户难以承担 生猪价格的大幅震荡,已开始缩减养殖规模。但90%以上养猪户对后期生猪产业发展依旧抱有信心。
存在问题
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缺钱,少场地
从调查来看,养殖户估量 判定 市场后期走势、做出增减规模的决策,缺乏对区域性或全国性供求信息的把握 。利润高时纷纷扩大规模,利润低或亏本时纷纷转行,“过山车”现象依然存在。
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养殖户依然处于弱势,也进一步导致生产不平稳。养殖户和小刀手是现行生猪产业链中的两大“主角”,各自负责生产和销售。由于近期出栏量大,小刀手连续压价,但仍按较高价格向市场出售猪肉,导致猪肉价格降幅远低于生猪价格降幅。
此外,疫情经常 发生、保险赔偿标准偏低且覆盖品种少、缺资金、场地难找等问题,依然影响着生猪产业长远发展。
应付之策
强化市场调控,推广“自繁自养自宰自销”模式
省物价局相关人士认为,要想保证 生猪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第一 ,必须强化生猪市场观测体系建设,当市场涌现尤其征兆时,及时预警预报。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平台,加大相关信息发布力度,引导市场理性生产和消费。要对生猪市场震荡实行逆周期调控,完善市场储备、进出口等调控措施,平稳市场供求。
同时,可推广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的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直接向农贸市场、超市供应猪肉,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养殖户收益。另外,要加强对这一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分享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