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9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11.24元/公斤,去年12月中旬以来生猪出场价格已经持续第17周下行,累计下行幅度达29.93%。猪粮比价持续16周下行,已经持续13周处于6:1盈亏平稳 线以下,持续3周处于5:1以下,生猪亏损来 达15年来最严重水平。
江西省新余市畜牧局副局长姜春发表示:“目前全国的出栏价格集中在5.2—5.5元/斤,几乎没有来 达6元/斤的,而每斤生猪肉的养殖成本则在6.2—6.5元不等,更甚至有的养殖成本来 达了6.7元/斤。”
产能过剩是此次深亏的最根本因素
生猪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是本次亏损的根本因素。
农业部3月份从全国4000个观测点观测来 的生猪存栏信息数据显示,3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行,降幅相当于2月份的2倍。但即便如此,据业内专家估算,我国目前猪肉产能过剩高达51万吨,市场仍处于高度饱和状态。
“要费解生猪市场的活跃程度,需要看两点,一是看猪场对种公猪的引种情景,二是看能繁母猪的剔除 情景。如果猪场仍主动引进种猪消极剔除 母猪,那么市场将趋向于供过于求,反之供不应求。”姜春发表示:“就新余市来说,目前各个猪场的引种情景相对已经减弱,但是母猪剔除 情景不佳,有剔除 的只是小范畴的、小数目的剔除 ,这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缓解生猪市场的存栏压力来说是杯水车薪。”
除了市场生产过剩原因之外,养殖成本的增加 也是养殖亏损的重要因素。在走访基层猪场中费解来 ,一头生猪从出生开始就要在各个阶段注射不同的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口蹄疫等疫苗种类多达7、8种,甚至更多,并且部分疫苗还要坚持一年频繁注射。与此同时,有些养殖户在疫苗注射方面还存在盲目注射、跟风注射等情景,加大了养殖成本。
另外,与丹麦等外系母猪相比,我国每头母猪每年16头左右的产仔量远远低于国外母猪每年每头24头左右的产仔量,这个数字差距背后的另一种主要原因是国内仔猪成活率相对来说比较低,这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增加 了养殖成本。
规模化养殖救场
“现在的低迷状况也是转型前的阵痛,养猪人挺过了这一年,往后养猪之路就会越走越平稳”,在一个养猪论坛里看来 一个名叫“养猪达人”的网友留言。
“根据农业部据统计,目前国内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占养猪总量为38.5%,但占存栏量可能仅为个位数,6000万个体养殖户依然是生猪市场的主力军。一直都向着转型之路前进,生猪行情,但是这需要时间,需要过度,当然相对来说,在这样的持久战中,规模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还是要略高于散养户的,如果在这次‘挑选 ’中留下的都是能抗压、抗风险的规模养殖户固然好,但是散养户也具有一个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他们可以比较自由的筛选入市和退出,行情不好就退出去打工,行情好就蜂拥而入来养猪,这种打游击的性质会加大市场的震荡性。”江西养猪协会的负责人表示。
但是就目前业内人士的观点仍是:规模化养殖是解决行业常发性阵痛和根治震荡的重要手段。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曾经说过:“只有规模猪场所占比例越来越多以后,在这个行业从事理性养殖的这部分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后,市场的供需就不会涌现大幅的震荡。走规模化养殖道路可以较好地中和生猪养殖散户无定价权、势单力薄、养殖成本过高的缺陷,应通过并购重组或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中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销售,加快生猪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才是解决之道。”
专家表示,规模化养殖是养殖业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在说,现在还在说,但是落实周期显得有些长,在这个周期中很多问题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