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饲料产量前低后高、呈总体持平略降。
据重点跟踪企业近三年生产情景显示:从总产量月度走势规律情景看,2011、2012年各年度产量高峰期涌现在7、8月份,年初和年末月份则处于相对低谷,呈“倒V”走势。2013年则不同,8月份之前饲料产量同比下行非常显然,单月同比下行幅度在10%以上,进入9月份以后才有所缓解和归升,形成前低后高走势。这主要与今年消费环境和养殖行情密切相关。年初生猪价格不断归落,猪粮比持续5个月跌至盈亏平稳 线以下,至7月份,生猪价格同比才略有归升,8月起猪粮比重归盈亏平稳 线以上,养殖主动性开始恢复,四季度肉类产品消费进入旺季,以及养殖户对春节消费的期待,饲料产量止跌归升。
2、饲料产品结构涌现适应性调整。
2013年,饲料产品类别同比出现 “一平一降一增长”特点:配合饲料持平,浓缩饲料下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增长。由于今年行情低迷和部分原料价格的走低,饲料产品结构和近两年比略有调整,主要表现在配合饲料的涨幅趋缓,而近两年一直处于萎缩之势的浓缩饲料下行的速度有所缓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为饲料产量的亮点。主要因素包括:一是畜产品价格不断低迷,加上从农户手中直接购买原料价格相对较低,散养户为降低成本,更多地筛选预混合饲料和适当筛选浓缩饲料;二是随着大规模农场的发展,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在饲料方面也筛选了适合本农场的自配饲料,因此推动了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产量;三是相对纯利空间较高的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受来 企业普遍关注;四是部分企业提高预混合饲料比例和调低浓缩饲料配比用量的新现象;五是由于行情低迷,规模养殖户偏向阶段性性购买预混料生产自配料等,对预混合饲料的增长有直接关联原因。
3、禽饲料产量遭受重创。
除了上年末“速成鸡”事件后续影响以及春节后肉类消费需求下行外;3月底爆发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后,导致禽饲料遭受重创。据重点跟踪企业据统计4~5月不同规模企业的禽饲料产量全线归落外,人感染“H7N9流感”造成禽类产品价格剧降,禽肉大量积压冷冻、部分养殖户退出、父母代鸡大量缺失 、存栏减少,直至12月份禽饲料产量依旧没有恢复。2013年1~12月,蛋禽饲料、肉禽饲料产量累计同比依旧下行;2012年同期同比增长0.7%;2011年同期同比增长9.1%。
4、发展区域呈“东降中稳西增长”方向。
从1-3季度产量来看,我国产量超过千万吨的7个省份中,广东、山东、河北、河南累计同比均有下行,分别下行3.2%、15.1%、6.1%和4.1%;辽宁、湖南和四川出现 增长,分别增长6.4%、5.6%和7.4%。
从不同区域看,西南同比涨幅最大为4.3%,华中、华南和东北同比涨幅在3%左右,西北地区同比增长1.2%,华北、华东地区同比分别下行5.7%和2.1%。区域内对产量增长奉献较大的省份主要为广西、四川、湖南,同比分别增长15.7%、7.6%、5.6%,主要拉低省份为山东、河北,同比分别下行15.09%和6.05%。
5、企业运行成本不断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从10家饲料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公告看,营业成本和“三费”均呈上涨方向,净资产收益率显示下行。前三季度10家上市饲料公司营业成本合计1018.70亿元,同比增长2.58%;比总营业收入增幅低0.61个百分点。“三费”中,2013年与2012年同期相比的销售费用增幅均在19%-22%区间,财务费用超出上年的4.66%。201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治理 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占营业成本的3.52%、3.19%、0.69%,2012年三者同期比重为3.03%、2.72%、0.51%,2011年为3.02%、2.65%、0.58%。201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治理 费用、财务费用的“三费”加和占总营业收入比重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为6.77%、5.76%、5.68%。数据显示,三费比重逐年增高,综合经营费用的上涨,人工、电力、煤气等综合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普遍高位运行,企业的原料成本支出随之上涨等原因是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费用增加 的主要因素。2013年第三季度饲料生产归稳,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7.7%,同比下行1.78%,10家饲料上市公司中,过半数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行。常态年份前三季度的饲料产量约占全年的74%,如以此规律测算,10家饲料上市公司的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可能无法超过2012年10.15%的水平。成本上涨,收益下行,均不利好企业纯利,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6、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状况保持 平稳向好的方向。
农业部数据观测显示:2013年饲料质量卫生指标合格率处于较高水平,商品饲料产品合格率为96.03%,比2012年提高0.32个百分点;饲料中禁用物质检出率为0,没有发觉非法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禁用物质的情景;饲料添加剂使用进一步规范,国产饲料添加剂合格率97.12%;抽检进口饲料添加剂合格率91.04%,不规范使用添加剂问题得来 显然遏制。
7、企业整合升级,中国养猪网,战略蓄积与扩张势头不减。
行业企业努力觅 求并着手进行战略升级。因市场低迷,各企业纷纷借机调整自身发展模式:一批企业着手进行设备改造升级,建立标准化生产方法,来满足新的饲料法规对饲料生产条件的请求,并形成企业发展新的竞争力;一批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普遍是3~5家小型企业进行联营联合,以来 达企业规模化,治理 规范化,共同来求生存求发展;一批企业进行外延式扩展,特别是大型企业,从资源节省的角度,规模角度以及疾病控制和项目的可操性等综合原因驱动,众多大型企业看好生猪养殖业,加大对猪饲料投入力度,并扩大生猪产业链建设,推动了饲料行业的转型和提升,大企业对现代化养猪业投资规模之大为历年之最。
8、大型企业的扩张步伐加快。
行业企业的一系列的改造、重组、收购、外延,都在助推着行业整合速度的提高,形成了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竞争格局。9月25日,发改委公开《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请求各地培养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等生产模式,推进产业化经营。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升了养殖业准入门槛,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企业全产业链发展、规模化养殖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