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全省28个县(市)62户规模生猪调查户的生产成本、收益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生猪供给不断增加 ,价格呈“V”型走势,饲养成本下行,逐步恢复赢利。
一、主产品产值下行
2009年每头生猪实现主产品产值1401.67元,同比减少328.74元,减幅19%。其主要因素:
1、生猪年均出售价归落。
2007年7月,国家为解决养殖户因亏损大量宰杀能繁母猪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的矛盾,生猪价格,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带动生猪价格归升。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间,生猪价格长时间保持 在15元/公斤以上高位运行,养殖户饲养主动性空前高涨,饲养规模连续扩充,市场供求失去平稳 ,价格自2008年8月起开始连续归落,2009年5月跌至最低,每公斤仅9.71元,较前期最高价18.3元/公斤归落了46.94%。为防止价格连续 归落,6月份国家及时摘 取猪肉收储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下半年价格出现 恢复性上涨。2009年全年生猪平均出售价格为11.95元/公斤,较2007年和2008年分别归落13.72%和18.78%,为近三年来的最低值。
2、平均出栏头重减少。
在经历了长时间价格低迷后,大部分养殖户不再盲目等待高价,而是挠 住时机及时出栏生猪,饲养天数由上年同期的148天降来 144.19天,平均出栏头重也同比减少0.32公斤。
二、生产成本下行
2009年规模生猪每头平均总成本1234.69元,同比减少230.44元,减幅15.73%。其中:
1、物质与服务费用减少
(1)仔畜费大幅减少。
养殖户平均仔畜费351.91元,同比减少184.74元,减幅34.4%。一是生猪价格走弱带动仔猪价格一路归落。每公斤仔猪价格已由去年的29.33元跌至19.95元,同比归落了31.97%。二是仔猪购进重量减少,平均为17.64公斤,同比减少0.66公斤。
(2)精饲料费小幅下行。
平均精饲料费768.72元,同比减少18.74元,减幅2.4%。由于饲养天数缩短,精饲料用量由上年同期的314.7公斤减少为307.66公斤。
(3)青粗饲料费增加 。
2009年下半年玉米、豆粕、麸皮价格上涨,使得部分养殖户调整了饲料配方,减少粮食用量,折粮比由上年的71.91%降来 68.99%。同时相应增加 了青粗饲料的投放,青粗饲料费较同期增加 4.15元。
(4)医疗防疫费、死亡缺失 费减少。
2009年下半年因高温时间较长,小规模的“五号病”、“高热蓝耳病”等疫情时有发生,但总体上没有发生大规模、高危害疫情。医疗防疫费和死亡缺失 费同比分别减少5.14元、12.65元。
2、人工成本减少
虽然经济环境复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雇工工价同比增长7.9%,但由于前期饲养利润减少,养殖户减少雇工数量,每头生猪平均人工成本还是较上年同期减少了6.56元,减幅13.5%。
三、饲养净利润减少
经测算,江西全省调查户平均猪粮比价为5.52:1时,生猪饲养基本实现盈亏平稳 。5月每公斤生猪出售价格跌至最低9.71元,猪粮比价仅为5.41:1,每头生猪平均亏损31.54元;7月生猪出售价格归升至10.91元,猪粮比价5.72:1,每头生猪平均纯利54.59元。下半年生猪价格连续 归升,但受玉米价格上涨影响,猪粮比价有所归升但幅度不大,全年平均为5.97:1,每头生猪平均纯利172.89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1.13元。
2009年生猪平均每公斤饲养成本10.48元,同比减少15.43%,与每公斤11.95元的平均出售价格相比仍有1.47元的利润,但较上年同期减少0.85元。
四、后期走势估量
1、存栏数量稳中略增。
2009年全年调查户户均存栏育肥猪106头、仔猪54头,同比分别增长32头、8头。近期市场供应稳固 ,市场仍在逐步消化前期盲目扩充生产规模引起的供应过剩局面,供求关系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年末户均存栏能繁母猪29头,占生猪存栏的比例为14.95%,高于10%的常态水平,产能相对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状态依然存在并将影响生猪市场后期供求关系。
2、生猪后期价格走势可能较长期小幅震荡。
历史数据反映生猪市场每2-3年涌现一次规律性震荡,在这次震荡周期开始的2007年每公斤出售价格平均为13.85元,而当前仅为每公斤11.95元,在市场供给充足的条件下,分析近期生猪价格在相对平稳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恢复性上涨空间。
需要关注的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偏高,产能过剩情景依然存在,储备猪肉的抛售也将增大猪肉供应量,因此,从长期来看,后市生猪价格可能再次下跌。反常 是饲料连续 涨价必然增加 成本压力,利润空间进一步受来 挤压,生猪养殖将进入一个较长期的微利小幅震荡期。
六、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如何保持 市场供求平稳 ,防止价格涌现暴涨暴跌成为当前生猪养殖的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1、加强市场观测,注重信息引导。
由于养殖户缺乏对生猪价格走势、生产成本及供求变化等信息的认识,对后期养殖数量无法做出判定 ,就容易涌现价格高涨时蜂涌而上,价格归落时集体空栏的恶性循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信息的观测和估量 ,及时发布当前生猪存栏结构、未来市场需求等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猪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2、完善调控措施,保持 市场平稳。
据上饶县规模养殖户介绍,因为生猪价格不断归落,仅2009年上半年他就将2008年赚来 的钱全部亏了出去。如果合理利润无法保证,一旦涌现长时间、大规模的亏损,养殖户很可能再次大量宰杀能繁母猪。相关部门应根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请求,切实落实生猪分级储备制度,适当增加 储备数量,优化储备结构,形成应急调控和正常调控的长效机制,保持 农产品市场平稳和价格合理水平。
3、实施资金帮扶,发展规模养殖。
养殖规模越小,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越差,对市场平稳的影响就越大。很多养殖户也意识来 这一点,有意扩充养殖规模,却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实施。相关部门应根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请求,主动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对有意向、有条件、有技术的养殖户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4、推行良种繁育,建设基层防疫。
在调查中我们发觉不少调查户由于饲养品种差、饲料结构不合理、医疗防疫水平落后,使得生猪生长速度慢,饲养成本高,甚至在发生疫情时血本无回。农业部门应加强技术支持,指导养殖户科学调整饲料结构,注重在大力推广生猪良种和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方面的宣传引导工作。同时鼓励 养殖户发展配套养殖,推进“猪渔配套”、“猪禽配套”等模式,形成循环生态养殖,增加 副产品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