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连续 保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直补政策落实豆市或有新变化
2008~2013年,我国大豆临储收购政策已经持续实施6年,6年内收购价格连续提高,分别为3700元/吨、3740元/吨、3800元/吨、4000元/吨、4600元/吨、4600元/吨。从国家连续提高临储收购价格含糊可见,收储政策本意是保护农民的利益,但是随着进口大豆连续涌入国内,且出现 压倒性的优势,国产大豆慢慢 失去话语权。
2001/2002年度国产大豆产量为1917万吨,2012/2013年度国内产量1139.9万吨,12年产量下行778万吨。近10年来我国进口大豆数量总体呈增长方向。中国大豆网据统计数据显示,2001/2002年度进口量为1038万吨,2010/2011年度进口量已增加 来 5234万吨,10年间增长4倍,2014年分析国内进口量在6500万吨左右。目前沿海地区油厂几乎全部使用进口大豆压榨,东北地区油厂经过10多年整顿,在网据统计数量仅剩20个,油厂迫于压榨亏损被迫停产,国产大豆购销形势逐步转换来 商品粮市场。
不难看出,几年间临储收购政策弊端已经显现,其实2013年大豆收购价格与2012年持平,是政府对大豆临储收购政策调整的先兆。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当前市场形势看,大豆收储改直补形式已是必行之路。
近年来,农民收益连续下滑,农民弃种大豆而改种玉米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临储收购政策仿佛也 变了味儿,"转圈粮"、"赚差价"、"打白条"等问题暴露。农民作为大豆的生产者却没有得来 应有的利润,这也是国内产量连年下滑的主要因素。
美豆远期承压连豆突显爆发力
在南美天气偏干的提振下,CBOT大豆期价阶段性走强,在其带动下,连豆主力合约a1405强势上扬,2013年12月末至今,主力合约a1405累计上涨388元/吨,刷新5月份以来新高,在2013年国家临储收购政策提振下,生猪行情,现货价格重心上移,同时间接支撑期价走强。
市场缺乏实质性利多消息,1月11日公开的USDA报告上调2013/2014年度全球大豆库存预估至7233万吨,高于市场预期的7153万吨。报告对于全球大豆产量连续 增加 的预期不变,为CBOT大豆远月价格归落埋下伏笔。
进口大豆充斥国内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美豆若连续 保持 增产且价位偏低的运行方向,其对国产大豆的挤压作用将连续 放大,如果再将未来国储抛售考虑进去,后市可能面临一定的供应压力。
市场需求疲软期现联动不显然
中国大豆网据统计,截至1月15日临储大豆收购总量超过150万吨。国产大豆余粮剩余比例已不足40%,后期市场供应将更为紧张,优质粮供应缺口料进一步放大。但需注意的是,南方销区需求依旧偏软,一定程度上限制产区的上涨空间。临储收购政策在4月底前将连续 起来 平稳 市场矛盾的作用,既为大豆价格提供底部支撑,又设置顶部压力,从而保持 相对稳固 行情。
总体来说,目前内部条件临时尚不答应大豆现货跟随期货大涨,分析春节前后行情将连续 向稳中偏强、缓慢上行的方向发展。2013/2014年度粮食市场需求显然不及上年度,这与上年度大豆高开低走的行情不无关系。近几年贸易商连续退出大豆贸易圈,因为市场利润空间连续缩窄,多数经销商以走量来坚持微薄的利润。2012/2013年度国内市场跟随美盘经历了大涨大落行情,今年贸易商备货心态更趋慎重,多根据自己的实际出货能力进行合理摘 购,压货待涨的心理不再。而且今年国产大豆食用消费量下行,南方市场遇暖冬,蔬果价格低于往年,食用豆消费空间被挤占,终端消费量下行,导致东北产区大豆外销艰巨 。
进入2014年以来,黑龙江油厂大豆收购价全面下滑,一方面因临近春节,油厂计划停机检修,进一步收购意愿降低;另一方面是近期豆油、豆粕价格同步归落,油厂利润空间缩小,摘 购节奏放缓。
(马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