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两会”,“三农”问题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的价格。九三学社今年提出《关于推进生猪期货市场建设》的提案,建议推进生猪期货,平稳物价,保护养殖户利益,应付我国当前“猪周期”震幅加大、周期缩短局面。调查发觉,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经迎来转型,规模化占比已接近50%,散户养殖显然减少,市场供应平稳性增加 ,生产周期、定价方式都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此前不断困扰消费者、养殖户的“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暴涨暴跌的“猪周期”有望成为历史。
“猪周期”怪圈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农业部生猪震荡周期性研究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显示,从改革开放来 2007年,我国生猪生产出现 震荡中增长的态势,主要经历了六次显然的价格震荡,主要标志是年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个别年份价格的环比增长超过50%。
研究还显示,从生产和价格震荡的历史情景看,二者震荡的平均周期为6年左右,上升期和下行期平均分别为3.5年和2.5年左右。
然而2007年后,猪肉价格又先后经历了两次震荡,“猪周期”表现为时间显然缩短,“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约3年一个周期,而且震幅加剧。
特别是2011年春节后,猪肉价格不断上扬,养猪论坛 ,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第四次大震荡,当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更是来 达70%。这种规律性大幅震荡,使猪农、消费者叫苦连天,“赚一年、赔一年”。
张法庆经营着北京一家生猪养殖公司,今年他在大兴的养殖基地养了将近有8000头毛猪,但他发觉,越来越低的生猪收购价已经使企业亏损连续加大。张法庆称,自2011年猪肉价格大涨后,这三年基本就没有大涨过,去年7-8月时又一轮价格上涨,当时毛猪收购价格在7.9元左右,每头猪大致可以赚200元,惋惜 好景不长,11月中旬肉价就开始归落,一直跌来 现在不足6元/斤。
张法庆向算了一笔账,目前毛猪价格已经跌至5.6-5.8元/斤,现在猪料比为1:3.2,这就意味着生猪每长一斤肉就需要消耗3.2斤的饲料,按每斤饲料1.6元运算 ,光饲料成本就有5.1元,加上水费、电费、人工,每斤猪肉的成本在7元左右,现在的价格基本每斤亏损1元,卖一头猪要亏损200元左右,如果加上繁育 母猪,每卖出去一头猪亏损达300元。
散户养殖模式埋下隐患
“猪肉价格的大涨大跌,对于养殖户和消费者也是不利的,猪肉价格大涨时,养殖户赚来 了钱,但最终由消费者买单,而价格大跌时,消费者享受来 了低肉价,但是养殖户要为亏损买单,市场的剧烈震荡对于双方都有很大风险。”卓创生猪估量 师姬光欣说。
姬光欣进一步说明称,我国之前猪肉价格暴涨暴跌,频现规律性怪圈与此前散户养殖为主有关,散户生产非常具有盲目性,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养殖户纷纷加大补栏数量,最终导致供大于求,价格涌现大跌,当价格下行时,养殖户又竞相剔除 生猪,导致产量大减,为下一轮大涨又埋下隐患,如此陷入规律性的循环。
对于“猪周期”产生的因素,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坦言,猪肉价格主要由成本、供给、需求这三个方面决定,从成本看,这些年虽然有所上涨,但是相对平稳,需求基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因此决定此前每三年一个“猪周期”的还是供给。
“猪周期”有望成历史
2011年猪肉价格大涨,被业内视为一个新传统周期的开始,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开始补栏母猪。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生猪养殖的补贴,加上一些晓 名企业竞相进入生猪市场,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连续提高,导致生猪出栏量一年上一个台阶,供需情景变化使得“猪周期”也悄然发生改变。
冯永辉表示,目前散户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开始,从去年12月以来散户的退出显然加快,分析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未来5-10年占比有望提至70%-80%,来 时猪肉市场将越发成熟,价格越发平稳。在姬光欣看来,随着我国生猪市场规模化养殖比例攀升,生猪市场将长期处于供应充足局面,猪肉价格将长期保持 基本平稳,虽然也会涌现涨跌,但是基本辞别了此前“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猪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