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之后,农户余粮基本售罄、集港量下行支撑东北港口玉米收购价格小幅上涨10—15元吨,期货市场价格也涌现小幅反弹,1309合约从2420元/吨涨至2430元/吨,1401合约从2340元/吨涨至2460元/吨。但从政策信号和实质需求来看,玉米上方空间还不宜高估。
从政策角度来看,截至5月31日,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期完结,超过3000万吨临储收购数量一度让看多后市者信心倍增。但从5月来 6月,对供需信息反应灵敏的期货市场价格没有超过4月初的2460元/吨。从此可以看出,粮源大量进入临储,不能作为简单看涨的依据。其实临储是把双刃剑,大量玉米入库也意味着后期轮出数量增加 ,这也是市场已经意识来 的价格制约原因。本周,国家从东北启动500万吨玉米跨省移库,为后期市场粮源可能涌现的短缺作准备。这一政策掩饰,在市场流通粮源减少格局下,国家调控会适时发挥作用。
从市场实质需求来看,深加工行业仍没有摆脱亏损。从理论价格测算,东北地区酒精加工利润亏损450—490元/吨,淀粉加工利润亏损300—370元/吨,玉米需求提升的重任落在养殖行业。今年我国母猪存栏一直高于去年,由于市场承担 亏损能力增强,养殖业没有涌现大量剔除 母猪情景。这样一来,生猪存栏供过于求的状况迟迟不能改善。高存栏数据貌似会增加 玉米消费,但是由于养殖效益不乐观,养殖企业饲料购买力会下行,对玉米消费来说变成制约原因。
从5月底来 现在,广东港口玉米库存从40万吨上升来 60万吨,港口成交价格从2460元/吨下行至2430元/吨,生猪行情,饲料企业在自身库存稍稍补充之后,对玉米连续 摘 购的主动性并不高,成交量萎缩显示市场需求并不乐观。
综上,尽管玉米粮源由农户向大粮商集中,库存成本在逐月增加 ,但是政策信号制约和实质需求不乐观预示着玉米价格不宜高估。
(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