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相关后续政策估量
目前国内进一步推行东北收储政策,主要含四方面:
1)增设烘干仓储设施
2)考虑增设运费补贴,促进东北粮入关
3)深加工企业补贴
4)吸引民间收购单位参与国储收储
上述几点当中,运费补贴分析或缺乏足够效力,因为每吨100-140元以上的高额补贴只针对大型国企,一样 民企基本无福享受;而深加工企业本身不缺玉米库存、市场供需基本面疲弱是其经营的根本因素,生产补贴作用有限。另外即便2013/14年度的收储工作超量完成,那么2014/15年度还将面临新一轮库存压力,届时仓容有限问题还会涌现。所以收储工作的市场成效存疑。
近期央视新闻首次播报了美国玉米丰产和CBOT玉米价格大幅归落的消息,从某些迹象来看,中央仿佛已开始正视全球农产品的丰产问题。根据最新传出的国储东北大豆收储价4600元/吨,远不及之前传言的收储方案预先上报价格4900-5000,与去年国产大豆收储价持平。这条最新的收储政策消息,隐约流露中央农业政策中连续 保持上调农产品收储价的政策“执念”有所松动,即便是针对产量较低、且今年还有欠收的东北大豆,并未提高收储价。
面对市场形势供应过剩的明确信息,以及较为困难的收储形势,目前看依然不排除2013/14年度国储托市收储的规模、和不断时间均难以来 达预期的可能,最终年度托市成效或远不及预期,也不排除后期原有政策变卦的不确定性。
近期李克强总理调研东北农业产区,吉林黑龙江部分前期受灾(干旱、地震)地区的地储提前启动粮食收储,生猪行情,被市场误传为“国储收储提前启动”。实际上目前的收储仅为局部,且主要目的是提前保证 灾民的收益,这反而从另一个侧面或印证了东北今冬收储能力相对拘谨的问题。后期东北的收储活动仍存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