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 市镇丁仗村养猪业发展调查
时间: 2007-09-28 17:27:02 来源:天门市人民政府网 【】
今年,生猪价格不断走高,养殖户收益大增。近日,记者来来 挈 市镇丁仗村,就该村养猪业的发展进行摘 访调查。
能人带动,镇村扶持,丁仗村农户养猪渐成“气温”
“是潘云平带动了丁仗村养猪业的发展。”人们都这么说。
1996年以前,丁仗村是挈 市镇有名的后进村,这里土质差,人均耕地少,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992年,该村9组青年潘云平开始兴办家庭养猪场,当年出栏生猪二十多头,赚了两三千元,成为远近著名 的养猪能手。此后几年,他的养殖规模连续扩大,年纯收入达十多万元。看来 潘云平养猪赚钱,一些村民也跟着干起来。
潘云平致富不忘乡邻,他向村民们传授养猪技术,积极义务代购良种仔猪,定期聘请教授、专家进村举办科学养猪技术讲座,并借钱给家庭困难的村民买饲料。
该村也在全村大力总结、推广潘云平的成功体会,并组织村民现场参观学习,从1993年开始,该村每年发展近十户养殖户。目前养殖户有17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7%,潘云平所在的9组,家家户户都养猪。
1996至1998年,村里实行奖励政策,鼓励 发展养猪业,对一年出栏50头生猪以上的,奖现金50元。镇里也扶持潘云平投资80万元,兴建了占地3100多平方米的原种猪场和大型饲料加工厂。
2004年,镇、村出资4万元,为9组养殖小区修建了组级路;2005年投资五十多万元修建了通村公路。
市场有起有落,丁仗村人用行动诠释了“逢滞不丢”的市场经
从1993年起步,来 1999年,丁仗村养猪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全村出栏生猪突破1万头。尽管几年来,生猪市场有起有落,但丁仗村年出栏生猪始终在万头以上,2006年,全村出栏生猪1.2万头。村民养猪纯收入达144万元,人均增收715元。丁仗村一举成为我市示范样板养殖小区。2007年1至7月,该村出栏生猪7000多头,现存栏7000多头,分析全年可出栏生猪1.4万多头。
“逢滞不丢,我们村养猪户做来 了这一点。”村党支部书记周金成说。
听5组徐水兰侃“养猪经”,从中可以探觅 来 丁仗村养猪业的发展轨迹。
1993年,在潘云平的带动下,徐水兰开始养猪。开始时每年出栏二三十头,以后缓缓发展来 每年出栏三四百头,生猪行情,现在年出栏600多头。
2005年,生猪收购价跌来 每公斤6.4至7.6元,徐水兰仍保持养猪。2006年3月,肉价跌来 最低谷,每公斤仅为5.6至6.2元,对此,徐水兰认为:“有低谷就会有高峰。”他一口气进了200多头仔猪。当年8月生猪出栏,赚了4万多元。接着,他又进了200多头仔猪。2007年2月出售,赚了6万多元。
市畜牧局干部、曾任丁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王维安介绍,丁仗村养猪户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找来 了规避市场风险的方法,一是节省防疫成本,每头生猪,如果请兽医防疫、治疗,费用在十元左右,村民们通过摸索,逐步把握 了养殖技术和防疫技术,节约了这笔费用;二是加强防疫措施,一降低生猪死亡率;三是在玉米价高的时候,用小麦、糙米代替,降低饲料成本。在2005年初至2006年7月底,生猪市场低迷,很多大型猪场都亏本,而丁仗村养猪户基本实现了保本或微利经营。
家庭经营需要与大市场对接。丁仗村养猪户开始组织起来求发展
丁仗村养猪业的特色是小规模、大群体。养猪户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认识来 ,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2005年,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丁仗村养猪协会,网络养猪专业户150户,饲料、兽药销售户4户,生猪运销户5户,这样提升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协会是推广技术、交流信息的平台。协会成立以来,重点推广了杂交改良技术,主推杜长大三元杂交组合;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使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然下行;推广猪——沼配套生产模式,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推广科学饲料配方技术,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成本;定期向养殖户发布生猪市场信息、疫病动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
协会架起了生猪生产和市场对接的桥梁。协会成立前,该村生猪主要由猪贩子收购,或养猪户自找销路,价格有时被压得很低。有了协会后,经纪人经常来 武汉、深圳、广州联系生猪销路。目前,该村80%以上的生猪进入广州、武汉等地的市场销售。
协会发挥了指导、和谐 和服务功能。2005年下半年,生猪市场行情不断下滑,许多养殖户开始坚毅,协会负责人主动向信用社争取贷款,2005年、2006年,信用社每年为养猪户发放贷款30多万元。协会估量 了1993年以来生猪市场行情价格变化情景,鼓励 养殖户积极适应市场,主动调整猪群结构,做好防疫消毒治理 ,降低养殖成本,使丁仗村的生猪生产渡过难关,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编辑:彭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