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来,国内粮食类品种期货均出现 弱势归落走势,玉米、籼稻和小麦期价均不断归落,其中小麦期货跌幅最大。
从影响价格的基本面来看,主导上述品种价格走跌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供给增加 而消费受限是导致玉米归落的主要因素;籼稻价格归落主要受廉价进口大米冲击;小麦价格归落则是国储抛储和下游消费不振所致。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粮食类期货中期仍旧 弱势难改。
玉米波动区间将缓慢下移
自2012年12月以来,大连玉米期货波动走低,主力1309合约较2529元的阶段高点一度累计下挫了100元以上。从玉米基本面来看,国产现货玉米季节性上市、国内养殖业效益不断下行和国产新季玉米种植面积增长预期较强均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玉米波动区间将缓慢下移。
第一 ,国产玉米季节性上市压制玉米价格。从农户的玉米销售习惯来看,每年新粮收成 之后,农户均将留存一定粮源等待农历春节后高价出售,而每年4月左右将是农户集中售粮的时期,农民需要资金摘 买种子和化肥等为春播做准备。而相关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农户手中仍存有一定粮源未售,后期玉米上市量的增加 将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
其次,国内养殖业效益有所下行限制玉米需求。近期国内养殖业效益不断下行,企业养殖主动性受来 限制,这将影响玉米需求。以生猪养殖为例,自2013年1月下旬以来,全国大中城市玉米批发价格稳中偏强,而生猪出场价却不断下行,生猪养殖效益不断萎缩,猪粮比在3月8日当周更是跌至6:1的盈亏平稳 线以下。
最后,国产新季玉米种植面积增长预期较强。受近年来玉米种植收益较高影响,农户种植玉米的主动性较高,201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 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籼稻价格弱势难改
受价格较为低廉的进口大米冲击和终端企业收购意愿较低等打击,郑州籼稻期货自2013年2月起不断走低。目前,养猪网,农户惜售和国储收购对籼稻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国内大米供需宽松,加上价格低廉的进口大米挤占籼稻下游消费空间,籼稻价格弱势难改。
第一,国内大米供需宽松不支持籼稻价格上涨。从消费情景来看,作为主食食用是籼稻的主要用途,而从国内大米的整体供需格局来看,供需宽松仍是主基调。美国农业部3月供需报告显示,2012/2013年度,中国大米期末库存分析为4612万吨,库存消费比约为31.96%,较上一年度仅微降0.19%,库消比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戒备 线水平。
第二,价格低廉的进口大米挤占籼稻下游消费空间。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大米进口量再度创历史新高,来 达30万吨;从进口国来看,巴基斯坦持续第二个月占据进口量第一的头把交椅,且数量远在传统进口国越南和泰国之上。据悉,目前福建、广东一带进口越南大米5%破碎率来 港完税成本仅每吨3200元左右,而国产籼稻产区出厂价格均超过每吨4000元。
小麦价格连续 波动觅 底
在2013年年初短暂冲高以后,郑州小麦期货在国储抛售和下游消费下行的双重冲击下波动走低,主力1305合约自2622元的年内高点开始下滑,一度累计归落超过160元。目前,国储小麦抛售范畴进一步扩大,加之终端面粉企业开工率不高,小麦价格料将连续 波动觅 底。
第一 ,国储小麦抛售不利于小麦价格上涨。2013年3月6日国储小麦抛储增加 了河北和山东两省的2012年托市小麦投放,国储小麦的不断抛储和托市新麦投放省份增加 使得国内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加之国储小麦成交价格较国内现货价格低,小麦价格面临的下降压力较大。
其次,下游消费下行限制小麦价格上涨动能。从消费来看,食用和饲料是小麦的主要用途,其中食用消费受饮食需求的刚性影响近年来一直较为平稳,饲料消费则受小麦价格影响较大,其消费量亦随小麦价格震荡。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饲料小麦相对于饲料玉米的价格优势连续削弱,饲料小麦消费量下行,这使得小麦价格面临的上涨动能逐步弱化。